近日,年过半百的余某站在慈溪法院的被告席上,这个昔日的公司老总,因为涉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送上了法庭。
按理说,余某借钱的本意还是好的,眼看着企业连年亏损,为了东山再起,他用高利息向40多人借了一千多万元。可是借新钱还旧债,企业没有起色,余某到最后连利息都付不出来,这才导致事发。
让人痛心的是,在出借钱的人当中,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多赚点利息钱,他们把多年的积蓄投入其中,好多人的养老钱最后血本无归。
都是老年人借给他钱
余某是慈溪本地人,在慈溪办了两家机械公司,企业规模在当地并不算小,可是后来亏了不少钱。为了筹集资金,把企业搞大,从1998年开始,余某夫妇(余的妻子在逃)开始向外高利息借款,利息从6厘至2分不等。
借钱的理由很简单,企业要扩大规模,购置设备,他们用自家的大厂房向借款人保证,借钱给他们比银行还安全。
检方指控,1998年10月至2008年2月间,余某向40多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千余万元。到2007年,最高时每个月支付的利息达70至80万元,余某只能不断借新钱用来归还先前的借款及利息,陷入了恶性循环。即便公司转让后,他仍以原公司名义对外借款。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才东窗事发。
让人深感意外的是,余某的债权人都是些老年人,他们把多年的积蓄都投入到余某的公司,最后落得血本无归。他们大多数年龄超过60岁,超过80岁的也有相当一部分。
这些老人跟余某夫妇多是附近的乡邻,借钱的人也会亲戚带亲戚。借款人中,多的一个有几十万,少的也有一两万,而余某夫妇最初也相当守信用,都会及时支付利息。
说起这起案子,省经侦总队的民警想到了温州著名的标会和抬会,它们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
几年前,苍南矾山镇的连环标会是如此的“著名”。苍南司法部门统计,矾山镇连环会案涉案时间三年,会员人数在2000人以上。
标会,究竟是怎样一种“怪物”?简单的描述,它是各类民间金融互助会的一种,是会首和会员一种共同的储蓄和信贷活动。乐清的抬会和标会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标会、抬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有着雄厚民间资金的温州‘地下金融’一直很活跃。”乐清市处置民间非法集资小组谢炳亦说,早期温州很多地方都靠这种民间借贷发展制造业、房地产,但是后来发展“畸形”了,借来的钱并没有拿去投资,或者拿去投资利润根本不够支付利息,那么只能靠不断借钱来偿还利息。
“没有投资功能,崩盘是必然。”谢炳亦说。
为什么老年人特别肯借钱
无论在标会或者抬会中,绝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中老年妇女。“民间借贷,往往带有传统“熟人圈经济”的色彩。”谢炳亦分析说,就如借钱给余某的这些老人,多是余某附近的乡邻,或者通过亲戚带亲戚,这样容易产生“信任感”。
另一方面,老年人容易被眼前短暂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刚开始时,出借人果真能拿到高息,他们梦想着债务人能像J.P.摩根一样,使“钱生钱”。他们不容易起疑,更不会想到最后连老本都会赔进去。
承办余某案件的法官和检察官还表示,年轻人如果手上有闲钱,一般都是去搞经营,他们不屑于赚这点利息钱。而老年人手上有点钱,又不懂资金运作,更不懂法律常识,相比放在银行,对外放利息显然收益更大,这也成了他们最为常用的投资方法。
“这类案件,对那些老人的打击是致命的。‘辛辛苦苦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谢炳亦说。现在最难受的还要数那些介绍亲戚来放贷吃利息的人,现在钱没了,他们内疚万分,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链接:什么是标会?
每会参加者一般只有几人,最多不会超过二三十人,否则集资的期限会太长。每一个会组成后,一般是每月举行一次会,也有一年一次(很少)。
每会集资数目大家事先商定好,例如数目是1000元,则每期每个使用会款的会员都同样得到这l000元,区别在于先使用会款者为借入方,后使用会款者为贷出方,越先使用会款的会员付利息越高,最后得会款者实际上是一位储蓄者,他得到本钱和全部利息(别人付给他的利息)。
标会在会款的安排上,原则就是先得会款者每期要多出钱,按时间顺序依次降低。如一个会10人,每期一个月,一共10个月期限,集资款为1000元,第1期得会款的会首每期要纳145元,第2期得会款的每期要纳135元,每会递减10元,最后得会的每期纳55元。
结果是会首最先使用会款1000元,但他每期纳145元,10个月共出会金1450元,多出450元,就是他缴的利息;末会共出会金550元,得到1000元的会款,多得的450元即是他获得的利息。
通讯员 沈之蓥 记者 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