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综合
3  4  
PDF 版
· 金秋书画联展在杭举行
· “四个多”让老干部倍感温暖
·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
来温考察指导工作
· “小鱼吃大鱼”事件的幕后故事
· 教娃娃学国画
· 温州彩民守号23天
获“双色球”590万
· 杭城老人有了
专属购物商场
· 骨痛消
· 浙闽赣周边县市老干部
局长会议在龙泉召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鱼吃大鱼”事件的幕后故事
  (上接第1版)然而,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革一样,习惯势力的影响,旧观念的阻碍,往往使改革很难到位。改革,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是冲破习惯势力影响,扫除旧观念的一场攻坚战。尽管得到了“父母官”的支持,但“娃哈哈”和“杭罐”的员工意见都不小。“娃哈哈”的老员工担心兼并后“小马拉大车”,企业会被拖累,职工收入受影响;而“杭罐”的员工反应更激烈,虽然企业连年亏损,但总是国有大企业职工身份,现在要变成上城区校办工厂的工人,都不情愿。

  来自各方的议论,给这次正在绸缪的兼并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实施兼并的前几天,我曾与宗庆后有一次交谈。我对宗庆后说:“这次市委、市府领导决定让你这条小鱼去吃掉杭罐这条大鱼,是承担了一定风险的。社会上的各种议论相信你也听到过。一定要把这次兼并搞好,你有没有信心?”宗庆后十分肯定地说:“你请市委、市政府领导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把这次兼并搞出成效来。”

  当时,由沈者寿带一帮人负责兼并方案的制定。起初,对罐头厂原有资产的处理,有关部门提出过代管联营等多种方案。但宗庆后坚持要清产核资,产权必须明晰化。在所有方案中,这其实是“代价”最大的一种,宗庆后却认定“眼前亏不吃,旧账不清,企业发展后患无穷”。沈者寿等人据此提出新方案,由娃哈哈出资8411万元,整体收购杭罐厂,接收其500名合同工,其他人员解除劳动合同、下岗分流,退休人员由市政府负责安置;同时,杭罐厂的所有欠款由债权银行挂账停息,待该厂扭亏为盈后再行归还。

  1991年9月5日,由我采写的《“娃哈哈”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一稿在《浙江日报》头版刊发。《杭州日报》也同一天发表头条新闻《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赞扬这种做法是“让优势企业增强后劲,使亏损企业摆脱困境”,此文的作者就是我和杨树荫(现任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在报道的右首,是由沈者寿亲自命笔的评论文章,题目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10月6日,在兼并一个月后,我在《浙江日报》二版又发表长篇通讯《一次高效率的实践》,赞扬了这次改革。

  在那段时间里,因为“小鱼吃大鱼”事件,也引起了杭州市各部门的许多改革。1991年12月9日,我采写了《杭州市委砍掉形式主义上下满意》一稿;12月18日,我采写的《杭州市杜绝评比过滥规定出台》又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12月19日,在兼并100天之际,我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了《兼并前:连年亏损负债累累,兼并后:三月扭亏为盈》一稿。《浙江日报》和《杭州日报》分别发表消息、通讯后,上海《文汇报》更是以三倍于浙杭两报的篇幅,发表了长篇通讯《小鱼吃大鱼,百日传佳音》。三天之后,《解放日报》也发表了长篇通讯《百日兼并》,更配以《再论改革要有胆略》的评论员文章,旗帜鲜明地肯定和赞扬兼并这一改革举措。

  人们认为,这次兼并不但让“娃哈哈”获得了高速发展的生产平台,更借助杭州罐头食品厂这顶“红帽子”,让“娃哈哈”从市场、信誉、融资、税收等方面一举突破了过去“校办工厂”的局限。

  到1991年年底,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这条“小鱼”的资金总额已达1.33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5933万元,流动资金2842万元,专用资金4576万元。而据工商银行原杭州解放路办事处出具的资信证明书显示,当时其银行存款高达4293万元。这时候,宗庆后也声名鹊起,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知名的企业家。

  记者名片: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小鱼吃大鱼”事件的幕后故事 2008-11-19 浙江老年报000022008-11-19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