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桐乡市梧桐街道文昌社区的邱力行,今年77岁。退休后他一直迷恋打乒乓球,通过刻苦练习和反复揣摩技战术,老邱的乒乓球水平迅速提高,其独特的长胶打法常常令对手不知所措,在各类老年人乒乓球比赛中屡屡获得好名次。
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邱力行深感打球时两腿移动不便,他又玩起了杂耍——抛钢叉。
抛钢叉与人们平时见到的“抖空竹”原理有些相似,但难度更大。一把小钢叉,两根塑料棒,邱力行用这极为简单的道具耍起来可谓是花样百出:“空中捞月”、“白鹤亮翅”、“海底捞针”……只见他两手各握一根塑料棒,通过提拉、牵扯等动作,小小的钢叉任凭他怎样抛翻旋转都不会掉落,令旁观者啧啧称奇。
提起练就“抛钢叉”这一绝活的由来,老邱说这是50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在桐乡洲泉镇一所小学当校长。有一年清明节,他去邻近的一个地方参加蚕花节,看到那里有民间艺人在玩杂耍“抛钢叉”,觉得很新奇,回来后就地取材拿起两根桑条棒和一根扫帚柄模仿着民间艺人的玩法拨弄了起来,不料他还玩得真有些像模像样,那扫帚柄在两根桑条棒的拨弄下居然不轻易掉落。后来,越玩兴趣越浓的邱力行索性请人专门锻造了一把小钢叉,找来两根棍棒正式表演起了“抛钢叉”杂耍,但那时由于工作繁忙,没过多久,这一爱好被搁置了下来,直到年纪大了才又“重操旧业”。
邱力行说:“相比于打乒乓球,抛钢叉不需要不停地移动脚步,但同样可以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再说这种民间杂耍如今在社会上很少有人练,现在趁自己身体尚健时重新拾起这一行,也是为了使这一民间艺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出于这样的想法,不久前,邱力行还特意收了多名徒弟呢。
如今,每天早上和傍晚,穿着一身民族服装的邱力行总要在公园、河边的草坪上拿出小钢叉来玩耍一番,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钟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