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中参加长征的女性最多,经历最为曲折复杂,面临的生育问题也最大。究竟共有多少女性产下多少婴儿,没有人确切统计过。
即将分娩的女性指挥着部队突围
张琴秋早年在上海读书期间,结识了浙江同乡沈雁冰(茅盾)和他的弟弟沈泽民,并于1925年11月与沈泽民结婚。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之后,他被留下打游击,1933年11月底因肺病加疟疾而病逝。
沈泽民牺牲后,张琴秋同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结了婚。长征途中她也怀了孕。1937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直属队遭到敌人伏击,身为政治部组织部长的张琴秋却腹痛阵阵,快要分娩了。她忍着剧痛,顽强指挥部队突围,后来孩子也没有留下来。
在卫生和医疗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人们常说妇女生孩子是一只脚跨进“地狱”之门。长征中的产妇,恐怕大半个身子都已经进了死亡之门。产妇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据掩埋过孩子遗体的红军战士回忆,孩子死去的时候,小小的拳头基本上都是紧握的,仿佛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不满。
活着的婴儿
是年龄最小的长征参与者
长征中也有个别婴儿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且跟随父母完成了长征,他们成了年龄最小的长征参与者。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队伍中,有一对漂亮的姊妹花,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姐姐嫁给了贺龙,妹妹则嫁给了副总指挥萧克。姊妹俩本是名门闺秀,姐姐还是湘西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女红军战士,1929年就参加了在当地打游击的贺龙部队,成为部队的文化教员,被贺龙尊称为“蹇先生”。1935年11月,部队出发前20天,蹇先任生下了一个女婴。此时恰好前方传来胜利的捷报,姨父萧克给孩子取名为贺捷生。
二方面军长征采取了休整一段再跃进一段的方式,因此个别婴儿被允许携带行军,小捷生就是被母亲用布带绑在怀里,随队出征的。有时一晚上要转移七八次,掉队就可能被俘,蹇先任背着女儿在漆黑的夜里翻山越岭,身上跌得伤痕累累,衣服被荆棘划得破烂不堪。怕女儿哭声大招来敌人,母亲就把婴儿用布裹在胸前,只要孩子一哭,就用奶头堵住孩子的嘴,有一次孩子被憋得脸色青紫,母亲真是心痛如刀绞。
蹇先佛在松潘草地生下了一个男婴,姐姐蹇先任亲手接生。李伯钊把自己仅剩的一点粮食送给了产妇,自己却饿得差点走不出草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蹇先佛担心拖累萧克和部队,就带着孩子走了8天,到了中央所在地保安。
二方面军在阿坝地区进入草地时,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快要临产了。趟过一条齐腰深的河之后,受到凉水的刺激,她的孩子在苗家的羊圈里呱呱坠地了,任弼时为女儿起名“远征”。分娩过程极不顺利,幸亏接生的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傅连暲医术高超才转危为安。这对夫妻共生育了9个子女,其中5个都在斗争环境中或夭折或失散。
妻子没有奶水,任弼时将缝衣针改成鱼钩去河边钓鱼,朱德也来帮忙,为的是给产妇滋补身子。任弼时曾想把孩子留在老乡家,遭到了战士们的反对,他们说要轮流背着孩子长征。后来重病在身的任弼时缝了个布袋,把孩子背在背上,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产后的妻子上路了。摘自《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