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褥。”说的是汉代典型的淑女装束。“坐时衣带萦迁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形容的又是唐代妇女们那宽幅曳地的裙摆。由古至今,中国女性着裙已有千年的历史,或许你每天都可以看到街上穿着各式各样漂亮裙子的时尚女性,可是,在几千年前流行的手工毛织裙你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吗?各个朝代的裙子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想了解的话,就来杭州丝绸博物馆看看吧。
这里正在举办中国古今女裙展,按照年代排列,首先看到的是最早的裙形实物。三四千年前的毛织腰裙,还有汉晋时期的骆驼纹缂织绦裙和树纹缂织裙。早期人们以羊毛为材料只是为了能够遮体御寒,到了后来用人物纹、动物纹做装饰,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赞美。到了唐代的展示窗,满眼都是富丽堂皇的叠裙曳地,朵花裙和石榴裙的鲜艳漂亮,是从石榴花中取色而来,难怪有诗称,“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石榴裙”还曾作为女性的代称留下无数美丽的故事。宋明年间便是素色的绫罗居多,有宋朝的穿枝花鸟罗裙和明朝的曲水如意云纹罗裙。都是朴素的姜黄色。和它形成反差的是清朝的各式以宽脸马面裙为主体变幻如彩虹般美丽的各式长裙。有如鲤鱼鳞片波光闪烁的“鱼鳞裙”;像道道栏杆镶嵌缎条的“栏杆裙”;似皎月晕耀光华的“月华裙”。各有特色,流光异彩。到了二十世纪民国初期的时候,每个姑娘都梦寐以求拥有一条端庄的大红婚裙。尽管只在婚礼上用一次,也将成为人们一生永久珍藏箱底的宝物。直至现代,裙子的种类已有了千百种变化,有性感不失端庄的晚礼裙;有朝气活泼的短裙,以及清爽干练的一步裙。除此之外,还能看到异彩相融的各种少数民族裙子,如景颇族筒裙,苗族百褶裙,黎族短裙等等。
从粗毛编织用于遮体御寒到精丝绣用于装饰,千姿百态的裙子不仅反映了我国纺织技术的发展,还展示了人们审美艺术的演变和彩虹般绚烂的华夏文明!实习生 苏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