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6日至12日,晋察冀野战军攻克雄踞于平汉、正太与石德铁路交汇的战略重镇石家庄市。
石家庄解放后,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当时华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不久,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陕北东渡黄河,经晋西北到达晋察冀解放区,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1948年4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来到晋察冀军区驻地城南庄。
石家庄告急,萧克临危受命
5月上旬,中共中央在城南庄召开了书记处扩大会议。这时,党中央已搬到距石家庄西北约70公里的西柏坡。
在我军接连取得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挽回华北败局,于1947年11月底亲往北平,处心积虑要把石家庄从人民的手中夺回去,并扬言夺不回去,也要把它炸平。当时,华北的许多城市和交通要道还为敌人所盘踞,石家庄周边有些残敌与地方反动武装相互勾结,不断骚扰新生的石家庄,且国民党傅作义、阎锡山几十万大军一直虎视眈眈,对石家庄构成严重威胁。
1948年4月底,华北军区得到从北平送来的可靠情报,称傅作义乘华北野战军正在进行晋中战役和察绥战役,欲用快速加突然的闪电战术,偷袭石家庄,进而捣毁中共中央机关。
当时,石家庄的部队除了警备司令部不多的兵力和正在组建中的补训兵团的一个新兵补充旅之外,几乎没有战斗部队。野战部队全在数百公里之外。距石家庄最近的冀中军区只有一个步兵旅三四千人可供调遣,最快也得三四天才能赶到,还有远在山西应县一带的第六纵队,距离很远,要赶回石家庄作战,“远水难救近火”。当时的石家庄,就是座没有大部队守卫的空城!
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局和军区联席会议决定由萧克去指挥保卫石家庄的战斗。
汇报中,毛泽东关切地问:“附近没有主力部队了,有顾虑吗?”
萧克回答说:“有。石家庄是华北解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大城市,若丢在我的手里,不好向党交代。”
“不能这么想。”毛泽东稍停了一下后说:“石家庄是我们从敌人手里拿过来的,如果丢了,再从敌人手里拿回来就是了。”
听毛泽东这么一说,萧克如释重负。
从毛泽东那里回来后,萧克和有关人员乘卡车星夜赶往石家庄。
计设空城守石门,“吓”退傅作义
萧克一行到达石家庄后,立即召开保卫石家庄战斗的会议。他说:“这次守城,我也没有什么良策。大家知道,我们的先人曾经演过空城计,不管是真是假,诸葛亮成功了。我们今天也要演一出空城计,就是动员大家把重要的物资和设备搬出去,把石家庄先变成一座空城。”
会后,萧克又来到补训兵团司令部,向曾涌泉、叶楚屏等同志宣布任务说:“保卫石家庄这个战役,我要以你们的司令部兼我的司令部。”他要参谋人员迅速沟通与有关方面的联络,随时掌握和报告阻击迟滞敌人的情况及主力部队的所在位置,督促沿途各区县的民兵和地方武装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与此同时,物资疏散的准备工作也开始了。萧克把当时石家庄市及各机关单位的物资按战争时期的使用价值分成五等,并限5天之内搬完。第一天搬第一等的物资,第二天搬第二等的物资,然后是第三、四、五等的物资。
第二天,石家庄就开始喧闹起来。大街小巷只见人们开着汽车,赶着大车,推着小车,装载着各种物资,紧张而有秩序地运往各个方向。
市民们见状,有些惊慌。于是市内谣言四起:“共产党要撤了。”“傅作义到了滹沱河了。”“国军就要进城了。”
警备队和市政府的宣传队很快深入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看到有些人仍旧惶恐不安,萧克决定马上去向市民作宣传。
首先,他和市长柯庆施在晚饭后缓步走上石家庄街头,悠闲地散步。人们看见军区副司令和市长并排在大街上行走,还不时地同过路的行人打招呼,许多人便窃窃私语:“看来没啥问题,首长们还在呢!”那时石家庄刚解放不久,敌特活动还比较频繁、猖獗,有些做保卫工作的同志曾一再劝阻萧克和其他领导不要轻易走上街头,认为太危险了。萧克告诉他们,为了安定人心,必须这样。随后,萧克、柯庆施等安排市内的广播喇叭不断播报敌情:“市民同志们,下面通报敌情,请注意收听。敌傅作义部现进至唐河,被我民兵迟滞阻击,进展缓慢……”
慢慢地,市民们心稳定了。
在萧克指挥下,正面阻敌的民兵和地方武装步步抗击,使傅作义的部队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冀中部队按时赶到了,立即部署在正面迎敌,守城的指战员们士气更加高涨。北面,文年生、向仲华率领第六纵队日夜兼程南下,5月8日进到盂县县城附近。与此同时,吕梁军区和太岳军区的部队也相继北上,箝制太谷地区的敌人,准备配合第六纵队歼灭阎锡山部的暂编第四十九师。5月9日,第六纵队发现阎锡山部分路进到盂县西南并继续向盂县县城推进。他们请求打还是不打。萧克立即复电:“敌人送来的运动战,立即迎击。”第六纵队得令,乘敌人分兵冒进之机,迂回穿插。将敌分割包围后,发起攻击,一举全歼阎锡山的第四十九师,活捉敌中将师长张翼,并相机进至寿阳城。
傅作义得知阎锡山的策应部队第四十九师被歼,自己的部队又沿途被阻击,进展缓慢,于是作出石家庄已有准备的判断,悄悄地缩回去了。
萧克导演的“空城计”成功了。
敌军卷土重来,再唱“空城记”
1948年10月,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二、第三两兵团为配合东北作战,抑留傅作义部于华北,以便继续在察绥地区打击敌人。两兵团在平绥路东西两线互相呼应,频频取得胜利,使敌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傅作义为配合东北蒋军行动,缓和北线压力,企图再次偷袭石家庄,威胁中共中央和华北领导机关的安全,迫使我抽兵回援。
石家庄又一次陷入危机之中。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领导把这次保卫石家庄的重任又放在萧克的肩上。
受命后,萧克连夜赶赴石家庄,不顾一路上鞍马劳累,立即与市里的党政军领导一起,分析了敌我形势,制定了总的作战任务。萧克指出,要尽一切努力阻敌进入石家庄,以争取时间并等待主力到达后,配合主力歼灭敌人以保卫石家庄。萧克把制定的作战方案报告中央,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看后认为很好。
一切准备妥当后,萧克在党中央、毛泽东及各方支持、配合下,再唱“空城计”。
用群众演出迷惑敌人。当时,胡耀邦到徐向前兼政委的一兵团任政治部主任,途经石家庄。为给胡耀邦送行,市政府秘书长李公使,特意把从冀南来的京剧名演员李和曾请来助兴,巧逢那天晚上萧克忙里偷闲,参加了这一活动。大家都尽兴欣赏了李和曾的高亢清唱。最后,萧克提议,请李和曾来段诸葛亮的《空城计》。大家触景生情,编凑出四段名为《石家庄空城计》的新唱段:我正在石家庄城头观风景,忽听得北平保定乱纷纷。举目朝北来观察,原来是蒋傅发出偷袭兵;你来,来,来,这里滹沱河水美得很,既没有高墙也没有埋伏兵。你来,来,来,欢迎傅将军和蒋先生……
新闻媒体也发起“攻势”。10月31日,当从平绥线南进的我军第二兵团,以三昼夜急行军200余公里的速度,于30日突然出现在完县、唐县地区,使敌人为之一震后,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题为《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的述评。述评中说,“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了,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这篇新华社述评,很快传到了蒋介石的四十九军军长郑挺锋那里,同时也传到傅作义那里。
“空城计”再见奇效,傅作义再次中招。次日,傅作义坚定了放弃偷袭石家庄计划的决心,赶忙收兵回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