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中医药“嘉年华”
让你近距离感受中医文化
· 央行一月内再度降息
· 温家宝访问俄罗斯
签署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
· 我国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 保护好“世界最美廊桥”
· 苍南老太想在电影上找到自己的那张脸
· 四名中石油工人在苏丹遇害
· 中央有关部门安排
近期与达赖私人代表接谈
· 中国福利网开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冬天刮“台风”群众演员不好当
苍南老太想在电影上找到自己的那张脸
电影《超强台风》还原“桑美”登陆场景
  最近,杭城各大影院都刮起了《超强台风》,这部灾难巨片想挑战引进大片《后天》。它讲的是,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一场18级超强台风在海面形成,横扫台湾后突然转向大陆袭来,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面临巨大的危险。

  如果观众够细心,就能在片中看到浙江苍南的镜头,万人大转移的片断就是在那里拍摄的。

  那是去年大冬天,苍南的霞关码头,四五百号人在风雨中艰难地移动着,任凭强劲的雨点打在脸上、身上,生疼生疼的。

  大冬天的,刮什么台风啊?

  当然,这都是假的。“霞关镇每年都要遭遇一两次台风,不是从这里登陆,就是受台风的重大影响,算是台风的前沿阵地。”霞关镇镇政府工作人员罗伟科说,所以,电影《超强台风》就把外景地选到了这里,原型是2006年夏天的那场超强台风“桑美”。

  老黄是兴霞村的书记,接到了组织群众演员的任务后,到村里一吆喝,大家都特来劲,老人家精神头更足。“150个群众演员,一半都是老年人,年纪最大的要数80岁的袁均香老太太了,相约了好多个老人家一起来报名。”

  拍摄的场面是群众大转移,一大早就人挤人地聚到码头,想在镜头前露个脸儿。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家的雨衣,导演说了,要用雨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要经受风雨的考验,还有,就是绝对不能露出冬天的衣服,要是一不小心拍进镜头里,那可闹笑话了。

  先是洒水车出场,弄湿了地面。导演一声令下,水枪射向空中,“暴雨”噼噼啪啪落下来,砸在人身上,“群众”们在雨中奔跑着,一遍不到位,来第二遍,第二遍不到位,再来。

  “到第三遍的时候,村子里的老人家就有好几个逃回来了,因为没扣好雨衣扣子,被‘雨水’稀里哗啦浇了个透,吃不消换衣服去了。”老黄想起这个就要笑,“经验不足啊。”

  最后,两辆洒水车的水都用得差不多了,导演这才喊通过。“大多是第一次参加拍电影,乐趣无穷,拿了钱还过了瘾。”老黄说。

  镇上、村里的人听说《超强台风》已经放映了,个个都迫不及待地等着看,参加拍摄的袁均香还想在电影里找找自己那张老脸呢。

  由于电影刚放映,霞关镇没有自己的电影院,看场电影要跑到县城灵溪去。“现在只能先动员家里安装网络的人,先放给家人邻居看,等到时机成熟镇上还要组织电影下乡,就放这部《超强台风》。”罗伟科说。

  罗伟科已经看过这部电影,虽然影片中描述的这场惊天大灾难发生在城市里,但是很多场景与现实都大同小异。比如,嚎叫的龙卷风中,汽车像纸片一样被吹到墙上、一艘艘船只被解体沉没,甚至要紧关头孕妇要生产了。

  “这些太真实了,切切实实都发生过,而且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就是如此。”罗伟科说,霞关镇上的渔民们对此最有发言权了,每年遭遇台风都要转移四五千人,“动静”小点的台风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记者 葛辉

  新闻延伸:

  2006年8月10日,这是一个注定载入我国抗击自然灾害历史的日子。超强台风“桑美”就在这天,在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实测最大风力苍南县霞关镇每秒68米。

  “桑美”是建国以来登陆中国大陆强度最强的台风。浙江受到“桑美”正面袭击,死亡193人,失踪11人,直接经济损失127.37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苍南老太想在电影上找到自己的那张脸 2008-10-31 48256F6C00202568482574F1002094F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