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浙江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期
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5日闭幕
· 我国金融体系稳健安全
· 2033年我国人口达到峰值15亿
· 接送老人
办理二代身份证
· 全国中小学生冬季长跑开跑
· 他们,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而奔忙
· 本期主题:关爱骨健康
· 美财政部本周购买九大银行股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西博会”南宋文化周上,活跃着几位热心老人的身影
他们,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而奔忙
  作为西博会项目之一的“南宋文化周” 刚刚落下帷幕。可是少有人知道,“南宋文化周”活动背后,有几位老人一直在为杭州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不懈努力着。

  定都杭州,并非只是偏安

  林正秋:72岁,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教授正是此次“南宋文化周”活动的发起者之一

  定都杭州,真的只是“偏安一隅”?研究南宋历史文化已经整整30年的林正秋,近日在《杭州研究》上撰文提出了不同观点:南宋之所以定都临安,是由当时的军事态势以及杭州本身经济、文化和地理自然等条件而促成的。

  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金国骑兵活动不利。这是杭州的一道天然屏障,给当时的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但是,林教授认为,定都杭州,更是因为杭州已经成为富庶的“东南第一州”。“这种相当规模的城市体制和雄厚的物质基础,恰恰是作为国都所必需的。”

  一国之都,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北宋年间,杭州人口已达二十多万户,超过江宁(今南京)、平江(今苏州)等地,成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当时的杭州丝织业、酿酒、造船等都很发达。城市商业相当繁荣,熙宁十年(1077年),商税高达十七万贯,超过江宁府、成都府、南海郡,位居全国前列。

  发达的交通运输也是重要条件。杭州不仅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还有一条横贯东西、起自钱塘江而亘通曹娥江、姚江和甬江入海的浙东古运河。

  “山水之美名天下”。西湖山清水秀,景物优美,正好满足了皇帝游山玩水的需要。

  重建雷峰塔,是为了感情的怀古

  吕洪年:71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关于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可谓源远流长,家喻户晓。“不管你是在杭州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你呆过一段日子,当你回忆起杭州的生活时,都会想起西湖,想起《白蛇传》,想登上雷峰塔。”吕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雷峰塔代表了西湖文化。

  20年前,吕教授应一个海外游子的邀请一道寻访雷峰塔遗址。当年因夕照山在西子宾馆内,游人不能自由进出。“我俩只好在净慈寺对面的放生池转悠一番便扫兴而归。”每每想起此事,吕教授总感到莫大的遗憾。正因为此,吕教授从怀古的感情、乡土的观念和西湖景观的角度出发,在《中国旅游报》上发文呼吁重建雷峰塔。如今,雷峰塔已经重建,吕教授也早已和他的朋友登上了塔顶。已经退休的他,每年都会在雷峰塔向大家讲述“雷峰塔与杭州文化”。

  保护古宅,只为文化传承

  钱希尧:79岁,孩儿巷“98号”宅主

  孩儿巷“98号”宅主钱希尧,可是杭州的大名人。这位不一般的“文保钉子户”,通过诉讼打赢了官司,保住了古宅,更促使了《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的修订,从制度上保护了一大批面临拆迁的历史建筑。

  年逾古稀的钱希尧,依旧没有停止对于古文物的保护和宣传。他说,“南宋文化周”活动就可以让市民更真切地了解南宋时杭州的风貌,让杭州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实习生 俞超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他们,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而奔忙 2008-10-29 48256F6C00202568482574EF000805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