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2岁的安吉老人周培珏将自己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精心制作的30多件剪纸作品捐献给了四川灾区。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无论是人物,还是花卉图案都栩栩如生。
周培珏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绣花、打毛线衣、纳鞋底做鞋子、唱越剧。2005年,安吉县老年大学开办了剪纸班,当时已经退休的周大妈就报名参加了,这一学就是3年多,一直没有荒废。
现在,周培珏家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她的剪纸作品:“四大美女”、“梅兰竹菊”、“革命航船从这里起航”、“伟人肖像”等作品把屋子四壁装饰得非常漂亮。
在周培珏家里,她拿出一块蜡板、一把刻刀和一叠纸,戴上眼镜后开始向笔者展示她的剪纸过程。“周老师,你剪纸怎么用刀刻的?”笔者有些不解地问。“南方人剪纸是用刀刻的,作品比较细腻。而北方人是用剪刀剪的,作品比较粗犷。两种方式都可以,统称剪纸。”周培珏解释了笔者的疑虑后,又开始创作。
只见周培珏将7张红色的蜡光纸叠在一起,上下再覆盖一张有图案的纸,再固定好,然后把这叠纸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开始创作。“3年来,我已经用掉了3块蜡板和十多把刻刀,5角钱一张的蜡光纸买了二三千元钱。”周培珏告诉笔者,“我的兴趣爱好多亏了老伴的支持,家务活他全包了。因为我一旦开始剪纸,就没法停下来。一幅作品剪好了,我比干什么都舒服,当然我的作品第一个先拿给老伴看,让他提提意见。其实老伴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欢练习书法,他的字写得还不错。春节的时候,他给邻居送春联,我送福字。我们家还被社区评为特色家庭。”
“我现在退休了,身体很好,平时除了剪纸之外,还要参加社区活动,生活很充实。”周培珏说,“有人想买我的作品,但是我从来不卖,送人我倒是愿意的。因为我不愁吃穿,剪纸仅仅是我的乐趣和爱好。”
别看周老师把剪纸当成是自己退休后的兴趣来做,可她还出了不少成绩。去年10月15日,在中华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周培珏的一幅作品获奖,她还获得了“慈善书画家”的荣誉称号。当然周培珏得此殊荣,不仅仅靠一幅作品,而是因为她平时的确为他人做了很多事情。如送100幅福、寿、生肖给安吉县抗癌协会的同志;给幼儿园和敬老院送去了72幅福、寿剪纸作品。今年 “七一”前夕,她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创作了40多幅作品,喜迎党的生日,作品在安吉县图书馆前的橱窗里展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扬。 刘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