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诸暨读者周彰夫兴冲冲地打进老年报热线:我在几年前种了一棵柿子树,嫁接了两个品种,成功了。去年,我又有新的试验成果,一棵树上长出了三个不同品种的柿子,既好看又好吃。今年又有个大惊喜,有两棵树上的柿子长得扁扁的,像个盘子,尝一口甜到心里去了。
70多岁的周彰夫很幽默,给自己的柿子树取了个美美的名字,叫“鸳鸯柿子树”。柿子树就在老周自家园子里,早在2003年,他就在捣腾着怎么把两个品种“联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50多棵树上做了试验后,终于在两年后嫁接成功,有3棵树存活了下来。
其中,有一棵树送给了一对杭州的小情侣,一棵树送给了西施故里,这样,园子里就只剩下最后一棵树了。“再长几年,它就能结果了。”这棵柿子树上寄托了老周的希望,柿子树也很争气,在第一次结果时,就结出了两种颜色的果子,一边是13个红色的牛心柿,另一边是14个青色的大绿柿。
老周又动起了脑筋,在鸳鸯柿子树上再嫁接了一种扁扁圆圆的方柿,颜色偏黄。可喜的是,这棵树上也结了果,老周刚发现它们时,只不过拇指般大小,它们挂在花蒂下面,像是一个个小灯笼。
如今,这些小果子都变成了大柿子,虽然数量不多,一棵树总共也只有十多个柿子,但是三个品种有红彤彤的,绿油油的,还有黄灿灿的,藏在树叶底下,别提多漂亮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大绿柿有8两重。亲朋好友闻讯来串门的人也多了,大家常趁着老周不注意,偷偷地摘一个。
没想到,这个金秋,其中两棵柿子树还真对得起他,挂上了从来没见过的柿子,形状扁扁的,有些像手掌,有些像盘子。两棵树差不多长了有20个“盘子”,而且个个很甜,连颗籽都没有。
“老有所乐,独乐不如众乐。”老周说,如果有读者喜欢这种鸳鸯柿子树,想在自己院子里种上一棵,可以和他联系。
记者 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