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让残疾老人“动”起来
·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
· 胡锦涛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责任制作出重要指示
· 30幅照片
记录30年变迁
· 今年征兵对象大幅调整
主体为院校应届毕业生
· 驻外使节任职宣誓向公众开放
· 社区食堂有本“口味档案”
· 著名导演谢晋18日晨辞世
· 两女同胞在韩国旅馆
纵火行凶事件中遇难
· 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
一审被判死缓
· 国务院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谢大伯喜食清淡,张大妈口味偏咸……厨师看什么人烧什么菜
社区食堂有本“口味档案”
  在宁波东胜街道的史家社区食堂,可以看到一本普通课本大小的记事本,上面写着:

  “姓名:谢阿毛。要求:中、晚餐。口味要求:每逢农历初一、初五及十五,要求素菜,喜清淡食物。身体状况:患冠心病、高血压多年。不宜口味偏咸、胆固醇高的食物。

  “姓名:张绍梅(母,80多岁),林惠明(子,60多岁)。要求:中餐(各一份)。口味要求:平常菜即可,略偏咸。鱿鱼不能食用,食之腹痛。豆制品喜凉拌,最好不放酱油。喜吃红烧肉,清蒸咸鱼。他们均行动不便,要求送餐。”

  ……

  其中有些用餐细节,连老人的家里人都不一定说得出来。“如果仅仅是每天提供一荤一素一汤,那只是一个厨师干的活儿,但如果要考虑每个老人的用餐习惯,就变得复杂多了。”服务中心主任章鸣波说,社区专门安排了管理人员来记录这份“档案”。

  厨师们“眼尖”,每增加一个人,都会问他:有没有疾病,有没有忌口等等,然后细心地创建一个新档案。

  “有了这个记事本,我们对老人的口味了如指掌。我们每天都会跟老人们沟通,比如昨天的饭菜合不合胃口,接下来想吃什么菜等等。”主厨陈明维说,做得仔细点,老人的家人们也能放心。

  东胜街道负责人说,送去的饭菜都很合老人们的口味,全靠这本“口味档案”,老人们称它为“温情账本”。这样的居家养老中心,东胜街道有3个,服务范围辐射街道9个社区。3个居家养老(残)服务中心都设有食堂,每月大约有60位老人就餐。

  在史家食堂里,一个月的菜谱基本上不会重样,每天提供3份菜单,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搭配。这全靠厨师们劳心,每天买菜要跑好几家郊区的农贸市场,一方面为了菜更新鲜,一方面也是为了省钱,减轻就餐老人的经济负担。

  “老人的饮食尽量会清淡一些,另外像心脏病人就少放盐、糖尿病人是绝对不能吃糖醋排骨的。”食堂里一共3个厨师,40多岁的陈明维是主厨。她给老人做菜很花心思,比如大排,先用刀背把大排拍松,再放入高压锅里煮,最后才放入锅里焖,这样做出来的大排老人嚼起来就很省力。再如,79岁的王根娣是吃素的,那就是不能有一点荤腥,食堂就为她单独买了一口素食锅,专门给她另起炉灶。还有一位老人,常年吃豆腐,食堂就每天变着法地做豆腐,今天豆腐羹,明天红烧豆腐,大后天皮蛋豆腐。就因为这么贴心细致的服务,王根娣老人开心地把自家的钥匙交到了陈明维手上,她说以后上门送餐不要敲门了,尽管进来就是了。

  通讯员 邵巧红 记者 葛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社区食堂有本“口味档案” 2008-10-22 48256F6C00202568482574E80041F1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