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综合
3  4  
PDF 版
· 杭州星海合唱团呼市夺金
· 温州彩民
免费游北京
· 《老兵心语》出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星海合唱团呼市夺金
好团长、好指挥和好团员,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讯 “我们成功了。”国庆前的一天晚上,杭州市少年宫内一间排练房,星海合唱团的指挥陈祥文正在做总结,当他慷慨激情地说出这句话,掌声雷动。

  在呼和浩特刚落下帷幕的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上,星海合唱团从全国50多支高水平团队中脱颖而出,拿下了最高奖——骏马奖。

  这支合唱团整整走过了11年的风雨路。现有团员96人,平均年龄59岁。自杭州市“西湖合唱节”开赛以来,一直保持着中老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拿到了全国的金奖,大家恨不能举起一支金色的喇叭,向全世界宣告。大家说,这多亏了好团长、好指挥,还有好团员,一个都不能少。

  好团长

  76岁的董俊潜,这位群艺馆退休干部,就是星海合唱团11年来的团长,满头白发更显精神。大家都叫他老董,是个热情如火的人。

  一说起老董的事儿,陈玉琦和其他几位老团员怎么都刹不住车了。

  合唱团的关键是要有个好指挥,老董和其他筹建发起人千挑万选,物色到了陈祥文。可是名家却不好请。上门一次,碰壁,上门二次,碰壁。一直到第五次,陈祥文说:“请诸葛亮也不过三顾茅庐,我不能不被老董的执着和诚心感动了。”

  指挥的每次接送,甚至家里事儿,老董都操着心安排妥当。曾有一名知名指挥拍着陈祥文的肩膀,无比羡慕地说:“祥文啊,你真是摊上了一个好团长啊。”

  每周二晚上合唱团都要排练,风雨无阻。老董从不参加合唱,但每次都提早到。晚饭喝点小酒是老董多年的习惯,但每周二就把小酒取消了,老伴也非常配合地提早开饭,让老董能在6点半前赶到排练房,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排练结束回家,老董也一点不得空,今天哪个团员没来他都记在心里呢,一个个地打电话问问情况,要是生病了,第二天老董保准去看看,还专门让老伴烧了鸡汤一起带去。

  就这样,十来年如一日。

  这次去内蒙古比赛,老董和陈祥文比其他团员晚一天出发。令大家惊喜的是,火车开动前看到老董急匆匆赶来送行,手里拎了几个塑料袋,装的全都是吃的,有零食有主食。“给那些男同志,这些马虎的男人们,自己都不大会准备食物。”这时的老董就像个唠叨的保姆。

  陈玉琦说,老董乘第二天的飞机先赶到比赛现场打前战,给大家定房间定餐,还得和指挥分析对手。“这样的团长,怎么能不凝聚人心?”

  好指挥

  “星海合唱团已经获得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金奖,算是完成了大满贯。”陈祥文长长地叹了口气:“我对大家有交待了。”

  合唱团的灵魂人物,就是指挥陈祥文。

  “十一年来,陈指挥都非常敬业,不离不弃,不计报酬。”陈玉琦说,每次两小时的排练时间都被陈祥文高度利用,还担起了声乐老师的重任。

  陈祥文说,这是个爱好歌唱的老年群体,声音状态如何并不要紧,关键是态度决定一切。他带过少儿团、成人团,这是头一次带老年团。为了能把道理浅显易懂地讲给大家听,陈祥文不断捉摸老年心理,总结出“哄”是对付这些“老小孩”的最好办法。

  他给合唱团的老人们取了个外号,叫“高级牛皮筋”,因为刚苦口婆心教会大家,过了没一会儿就退回原来的水平。但是陈祥文说几段笑话让大家轻松一下后,又会耐心地重复一遍又一遍。

  现在,陈祥文太熟悉大家了,他们的笑脸,个性的声音,还有散了时互相的再会。

  好团员

  “说不累是假的,但是被团员的热情所感染,他们把爱的一部分也传递给了我,才能坚持到现在。”陈祥文说,每一位团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一个整体。

  音乐的共鸣教会大家很多,互相牵挂的过程就是互相融合的过程,生活也是如此,合作、学习、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对于团员,老董最有发言权:“95%的团员都能认真出勤,住得最远的一个来回要花上近4个小时。”

  刚入团的人脸上总挂着一种迷糊和胆怯,唯恐自己的声音一出来,会辜负了这个和谐的世界。“怕给合唱团拖后腿,很多人都单独找老师上小课呢。”老董说。

  这11年来,大家已经是好朋友了,哪怕不说话,一个眼神便可以交流。演出一般都会限定人数,每一个上场的团员都认真地唱歌,每一个没上场的团员都认真地做好后勤。

  方世琦,他曾经给周总理唱过歌,比较擅长电脑排版。合唱团要出书,方世琦整整忙活了两个月来排版,本来就不好使的眼睛,累得差点失明。

  李申梗,是团里的艺术指导老师,业务水平接近专业,但是每次排练都非常认真,站立时间一长膝盖就痛,可她依旧一丝不苟地坚持着。

  温时美,做了将近10年的“团长助理”,每次排练从来都是第一个到,开门倒茶水做准备工作;从来都是最后一个走,打扫完卫生关门。

  杨小瑞,执掌着团里的财务大权,出了名的“抠门”。为了给团里省钱,每次买服装买道具都要货比三家,“斤斤计较”,讨价还价。

  记者 葛辉 实习生 俞超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杭州星海合唱团呼市夺金 2008-10-10 48256F6C00202568482574DA00073DC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