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品牌
3  4  
PDF 版
· 森山传奇 一株仙草、一位女性和一个产业的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0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森山传奇 一株仙草、一位女性和一个产业的故事
  引子

  有这样一株仙草,它生长在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的岩石缝隙中,吸天地日月之精华,在极为苛刻、特殊的生长环境里艰难成材,等待不畏生死的采药人翻山越岭攀岩附壁将它采下,为生命垂危的病者带去生的希望,为皇家贵族提供延年益寿的滋补——它就是铁皮石斛(晒干卷成后又称铁皮枫斗),古代民间称之为“救命仙草”,被列代名医推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对这能“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的神奇“仙草”更是推崇备至,认为是人间最为名贵的滋阴补虚良药;

  有这样一位女人,她出生贫寒,曾经卖过皮蛋,采过茶叶,很早便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也很早就有了初步的经营意识,显示出过人的经营天赋,小小年纪就得了个“皮蛋仙子”的雅号。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引领下,她劈波斩浪、纵横驰骋,成为国际商贸名城义乌市场上赫赫有名的保健品大王。在商贸业务取得巨大成功,积累了可观财富之后,她却毅然选择了一项投入耗费巨大、过程漫长而艰难、回报难以预期的农业事业——栽培“仙草”,毅然决定向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这一被业内称为药学“歌德巴赫猜想“的世界级难题进攻,并奇迹般的获得了巨大成功,逐步成长为中药界新兴行业的领军人物——她,就是被誉为“江南仙子”的浙江森宇集团董事局主席俞巧仙。

  有这样一个产业,它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新生儿”,是世外仙草走入人间、走入普通人家的桥梁,是给千千万万的人们带来崭新健康理念和福音的播种机。它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创业历程,经历了人们从陌生到熟悉到接受的认知过程,经历了因假冒伪劣药材渗入带来的严重信任危机,经历了从“低、散、小”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健康发展轨道的渐进路程——它就是铁皮石斛产业,一个拥有数百亿巨大发展空间和无限商机的朝阳产业。

  一株仙草,一位女性,一个产业,三个看似没有内在关联的元素,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时代潮流中,神奇地聚合在了一起,演绎了一篇让人感叹、让人回味、让人思索的创业传奇——那就是森山传奇。

  一

  俞巧仙出生于义乌市城西蒋母塘村。从1994年3月开始,她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第一个做起了品牌代理,凭着自己一往无前的独特行事风格和果敢坚毅的气质,单枪匹马“冲进”一些著名厂商的经理室,如愿以偿地拿下了多个知名保健品品牌的代理权。靠着敏锐的商业本能和女性中罕见的魄力和气势,俞巧仙成为义乌启动最早、做得最大、代理品牌最多的保健品品牌代理商,以至于在中国保健品业界,说起义乌市场的“俞姐”,谁都要竖起大拇指。

  就在保健品代理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株被俞巧仙家乡一位鼎鼎大名的先贤——金元四大名医之一、创立滋阴学派理论被誉为“滋阴大师”的朱丹溪倍加推崇的“仙草”,非常偶然地走入了她的视野。

  作为名贵的濒危珍稀中药材,铁皮石斛由于生长条件极为特殊,又经过长年采挖,自然资源濒临枯竭,产量数极为稀少,早在1987年就被国务院列为重点保护药材之一,在国家卫生部紧急发出关于限制以野生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内,铁皮石斛是唯一被列入受限制的名贵珍稀中药材。而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欧洲的专家穷尽20多年心血,也没有驯化栽培成功,因而又有药学“歌德巴赫猜想”之称。

  “仙草”,让俞巧仙魂绕梦牵,幂幂中感觉,这就是自己该投入毕生心血要做的事业!然而要破解“歌德巴赫猜想”,谈何容易!它不但投入巨大,生长周期漫长,成活率更是低得惊人,投进去三五百万元经过三五年也很可能是一场空。但俞巧仙还是那看准了就不回头的倔脾气,困难再大,也要顶风冲上去。1997年9月,她聘请了有多年研究于铁皮石斛的专家进行研究,后又请了有“中华铁皮石斛研究之父”美誉的浙江医学科学院张治国研究员为技术总监,组织起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始向“歌德巴赫猜想”进军。

  一年多下来,俞巧仙累计投入近500万元,铁皮石斛的茎杆只长了几厘米。俞巧仙心中没了底,这东西还有希望吗?于是,带着疑问,俞巧仙来到了上海中药研究所。

  听说俞巧仙是种铁皮石斛的,研究所的一位专家随便问了一句:“成活率是多少?”“98%!”当俞巧仙毫不犹豫地吐出这句话时,几位专家吓了一跳,随即拿着笔记本围了上来,围着俞巧仙问这问那,反过来将俞巧仙吓了一跳。

  一个月后,这帮专家又来到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当看到这一棵棵不起眼的“小草”时,有位老专家再也按捺不住激动,偷偷地将自己所里的一位高工叫到一边,用上海话责问道:“你们搞了6年的铁皮石斛仿原生态栽培都没搞成功,而一个民营企业用了一年多就搞成了,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事后俞巧仙才知道,原来上海中药研究所早就在生态县磐安建了个基地,进行人工栽培铁皮石斛,但花了五六年时间,前后投入三四百万元,成活率却只有15%左右。

  “上海话我听得懂,”俞巧仙说,“当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那时我别提有多激动了,4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我们成功了。”

  “其实我当时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搞砸了,我就重新骑着自行车卖皮蛋去,大不了从头再来。”俞巧仙很轻松地说道。

  俞巧仙最终没有重新去卖皮蛋,“铁皮石斛”的研发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成功震惊了中药界,震惊了国内外顶级的权威专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带领二十多位中科院院士到义乌实地考察后大为赞叹,路甬祥来到俞巧仙身边,拉着她的手说:“要把铁皮石斛产业做大做好,把产品推向市场,造福人民。有什么困难,我让中科院的专家帮你解决。”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日本农学博士比留木·忠治来到仿生态森山铁皮枫斗基地考察。看到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和大棚,不禁翘起大姆指说:“我到过世界上的不少地方,但很少看到如此先进的植物组培设备,贵公司的设备真是世界一流的。”如今,“森山”铁皮枫斗基地已经达到千亩之多,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四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并报巨款支持。

  2006年4月19日,经沈允纲院士、陈子元院士等十名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现场考察、集中评议,森山铁皮枫斗仿生态栽培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和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在铁皮石斛栽培品种的选育、铁皮石斛种子超干保存技术、试管苗生产技术改进、危害铁皮石斛的两种主要病害的研究和建立高于药典标准的铁皮石斛企业标准等五个方面有技术上的创新,是铁皮枫斗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生物技术在拯救珍稀濒危中药的应用上提供了宝贵经验,是珍稀濒危中药保护与发展的创新性成果,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和进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种植基地的不断扩大,“森山”铁皮枫斗系列产品在市场的拓展也节节开花,创造了单品销售上亿元的业界传奇。同时,系列新产品相续面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忠实消费者。2007年被评为中国保健产业50强公信力产品(浙江省唯一一家入榜)。

  二

  结缘一代名媛、著名国际社会活动家陈香梅,是俞巧仙个人、同时也是“森山”品牌发展史上的一件有着特殊意义的大事。陈香梅那光芒四射的个人魅力、独特鲜明的个性精神,成为“森山”品牌内涵最精彩最到位的注脚。

  说起陈香梅和俞巧仙以及“森山”的这段缘分,颇有传奇色彩:

  一位是旷世奇女子,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活跃于美国和中国两岸三地政界高层,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和祖国统一建言献策、身体力行,是中美政治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她的传奇经历和故事,感动过中美两大国的千百万人民;而另一位,只是普普通通的江南女子,神奇的义乌大地孕育出的商海弄潮儿。

  2003年,十月金秋,杭州香格里拉大洒店总统套房里,两位年龄相差近半个世纪、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截然不同的女子——79岁高龄的陈香梅与37岁的俞巧仙相聚在了一起。而帮助她们结下这段奇缘的,是祖国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是正在创造人类健康传奇的“仙草”……

  原来,近年来致力于中美民间文化交流的陈香梅,对祖国神奇博大的中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多次向她在国内的秘书陈先生提起: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够支持到在国内从事中药文化研究、发展事业的女性合作,共同把祖国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向海外推广、宏扬、传播。

  陈香梅的这一愿望,一直牢记在陈先生的心里,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然而有缘千里,终会相逢。2003年8月,浙江杭州,陈先生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偶遇“森宇”集团总裁叶智根。闲聊中叶智根无意中谈起他们的董事局主席俞巧仙破釜沉舟种“仙草”的传奇创业故事。不想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陈先生一下子对这位“江南仙子”有了深入了解的强烈愿望。他马上决定改变已经定好的行程,急急赶往义乌。在义乌一家茶楼里,陈先生见到了俞巧仙,开始聆听这位不善华丽辞令的“仙子”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她种“仙草”的故事……

  曲折艰难的创业故事,在主人公质朴语言的讲述下,竟是如此的娓娓动听,不知不觉,整整8个小时过去了。陈先生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你就是香梅女士要找的人,你就是香梅精神的生动再现”……

  到如今,陈香梅与“森山”结缘已近六载。双方有约以陈香梅女士名字命名,成立了“香梅中药文化研究会”和“香梅文化传播中心”。并出任森宇集团的名誉董事长,陈香梅一直对森山铁皮枫斗情有独钟。这被誉为“神奇仙草”的中国传统医药瑰宝从此一直陪伴着她,让她在繁忙的社会事务中能长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神奇仙草”进一步坚定了她弘扬中药文化的信心。回到美国后,她多次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向美国政界、商界及社会大众介绍中华国药文化,不遗余力地传播、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神奇魅力。

  2004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陈香梅女士社会活动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庆典”上,俞巧仙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一头栩栩如生的木雕孺子牛送给陈香梅。原来,得知陈香梅生肖属牛,早在几个月前,俞巧仙就特地寻访到一位国内顶尖的木雕名家,专门创作了这尊孺子牛,一来合上陈香梅的属相,二来也为了彰显她为国奔波不辞辛劳的孺子牛精神。看到这件独特的礼物,陈香梅十分激动,不停地拉来全球各地亲朋好友,跟这头孺子牛一起合影留念,还特地对俞巧仙说:“你很了解我!”

  三

  就在以森山为代表的铁皮石斛产业蒸蒸日上、突飞猛进之际,一场不期而遇的产业危机突如其来。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数年间,仅仅浙江市场,铁皮枫斗产品就在高端保健品领域的异军突起,整个产业规模达30亿元之巨。权威专家分析,如果经过一个阶段的良性培育,铁皮枫斗的市场潜力将有可能取代其它高端滋补品特别是洋参,而目前洋参在国内有着上百亿元的巨大市场份额。

  巨大的利益诱惑,让很多人心动。然而,由于技术难度极高,投资巨大,生长周期漫长,所以真正形成一定规模,成活率、品质达到一定要求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在全国都屈指可数,只有极少数科研机构和企业完整掌握了铁皮石斛的仿原生态人工栽培技术,具备了产业化规模发展的条件。而这些企业种植的铁皮石斛,目前也仅能保障自身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于是,一些投机者开始打起了急功近利、以假乱真的主意,两三年间,仅浙江省就一下子冒出了近20家生产企业和让人眼花缭乱的一大堆所谓的铁皮枫斗产品……2005年9月,杭州媒体以“‘铁皮枫斗’不姓‘铁’”为题,披露了业内大面积存在以药用价值不高、成本极其低廉的其它各类石斛加工的枫斗冒充铁皮枫斗的现象,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2月2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道栏目,以“仙草之迷“为题,对浙江铁皮枫斗行业一些没有基地,却弄虚作假的现象进行了专题披露。至此,这个新兴的产业,陷入了它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行业桎梏制约发展:浙江铁皮枫斗产业面临困境”、“浙江30亿元铁皮枫斗产业‘深度休克’”……报章上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消费者的质疑、政府管理部门的干预,让整个铁皮石斛产业陷入风雨飘摇、举步维艰的境地。

  在碰到困难,面临绝境的时候,人们总在期盼着英雄出来横刀立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这次出来的英雄,却是一个女人。

  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伤害的,除了许多购买了假冒铁皮枫斗的消费者,就要数那些老老实实投入心血到这个产业中的规范企业。刚刚经历近10年的艰难创业,刚刚开始收获成功的喜悦,突如其来的“横祸”,让俞巧仙愤怒之余,又开始深深的忧虑!

  是消极观望、随波逐流?还是勇敢正视、积极应对?

  俞巧仙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这位因坚韧果敢、百折不挠把“仙草”植入凡间而被媒体称为“江南仙子”的女企业家,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捍卫她以及其他同样付出大量心血的同行来之不易的成功果实,保护这能给大众带来健康福音的神奇“仙草”,拯救这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俞巧仙应对危机的诸多举措,核心都指向一点:挽回历代医祖对铁皮枫斗功效不可责疑的市场信心!

  处于技术保密等多种原因,“森山”以往从未向公众开放过他们的组培工厂和栽培基地。2005年9月,“森山”通过媒体发布公告,公开邀请上万名杭城消费者实地考察“森山”基地,亲眼见证真正铁皮枫斗的生长全过程。公告甫出,应者如云。

  9月26日,第一个“杭城消费者铁皮枫斗鉴真团”正式成行。

  这次消费者与铁皮枫斗核心基地的零距离接触,很快在全省掀起了波澜,各地群众要求亲眼看看铁皮枫斗究竟怎样“炼”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于是,从当年5月开始,“森山”开始系统组织跨越全年的“感恩——鉴真”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从开始的每周一团,到后来的每周两团、三团,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个批次、两万多名群众亲眼鉴证了“仙草”的真实面目。对于开展这项又耗费财力,又耗费时间、精力的大型公益性活动,俞巧仙丝毫不悔。她说:“作为一个从业者,我们对社会、对消费者、对这个中医药产业的兴衰有责任。群众想来了解真相,我们就送他们来看……”

  危机中总是孕育着生机,俞巧仙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次危机的爆发,也许正是铁皮石斛行业“洗牌”,由“乱”而“治”的一个契机。于是,她多方奔走呼吁,努力向同行、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配合主管部门开展铁皮枫斗行业整顿,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的制定以及行业协会的筹建等。

  9月25日,由“森山”联合“香梅中药文化研究会”、浙江省药学会发起组织的“全国首届铁皮枫斗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会上,俞巧仙宣读了“铁皮石斛产业从业者规范自律倡议书”。倡议书说:为维护铁皮石斛声誉,振兴铁皮石斛产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推动铁皮石斛产业走上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特向所有铁皮石斛产业从业者发出以下倡议:1、决不使用假冒伪劣原材料坑害消费者;2、严格规范栽培、生产、经营行为,戒欺戒诈;3、从自身做起,对消费者高度负责,凭良心做产品;4、友好合作,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倡议在业界、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引起强烈反响。

  随即,铁皮石斛产业的规范健康发展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相续作出十几次重要批示,要求继续深化对以铁皮枫斗产品为重点的保健食品综合整治工作。当年4月4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着力推进全省铁皮枫斗产业的综合整治工作,控制行业准入“门槛”、制订省级地方标准等一系列整治措施相续展开……

  凭借着在这场危机中的出色表现,俞巧仙入选当年的“风云浙商”。回首那一段往事,俞巧仙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四

  时间飞速跨越到2008年,随着森山成功获取中国驰名商标,森山铁皮枫斗系列产品被列入中国保健品50强公信力产品(浙江省唯一一家),被指定为铁皮石斛产业国家标准的起草制订单位,成为2008中国武术队指定赞助商,中国国家武术队指定专用产品,站在新的制高点上品位成功和喜悦的俞巧仙,也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越来越重的责任。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森于入选为浙江省30位常青树企业,她对自己、对森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俞巧仙并不满足于当前铁皮石斛研发的初级阶段。她正率领着以张治国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大步推进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并着手在即将建成的药业生产基地,开发生产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铁皮石斛第二代深度开发产品,以森山水博士、森山铁皮枫斗功能饮品为代表的高科技健康新产品。

  在有着雄厚产业基础支撑的崭新起点上,俞巧仙和她的“森山”应时而起、相机而动,绘制出宏伟的产业发展蓝图,一个以传统珍稀中药研发与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为核心、以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企业发展理念构建的产业体系呼之欲出。

  到目前,森宇控股集团已经成为一家集科技、工业、农业、贸易、投资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集团被国务院民委列入民族医药首批推扶企业,成为全国43家培育对象之一;2006年被美中经济合作组织列入中国指定重点合作企业;集团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工商联上规模千强民营企业排序第579位,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茅;集团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4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3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目前,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健品十多个,先后获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及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

  森山,将秉承“尊重自然与生命,追求和谐与卓越”的核心理念,以“鸿鹄之志,脚踏实地,团结忠诚,开拓奋进”企业精神,贯彻“一个品牌,二个终身,三大机制,四大责任,五个最好”的战略思想,立足于“振兴民族医药,打造中国养生第一品牌”,谱写森山在崭新历史时代的新的传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品牌 00004 森山传奇 一株仙草、一位女性和一个产业的故事 2008-10-8 浙江老年报000042008-10-08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