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体现在我国许许多多敬老的民风民情上。
在壮族聚居的地区,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退让到路边请老人先过去;如果是骑马或骑自行车,须下马下车,等老人过去后再骑马骑车赶路。老人进屋,要请老人坐上座;在老人面前跷腿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尊敬;与老人吃饭,只能坐桌两端,不能趴在桌子上,且应该端起饭碗,吃完饭后还要请老人慢吃,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在壮族群众中间,流行有敬重老人的谚语,如“寨有三个老,等于一个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老人的话、老人的经验和智慧的敬重。如果乡里或寨里发生纠纷,请老人出面调停,往往是最有效的。
傣族地区尊敬老人蔚然成风。年轻人在路上遇到老人,都主动让路。如果村里有孤寡老人,全村人都会主动送吃送穿,并帮助修盖房子;孤寡老人去世后,村里人会主动帮助料理后事。在一个家庭里,一定要让老人睡在卧室靠里边的位置,以表示对老人的尊敬。每家的火塘边都留有一个座位,是专供老人坐的。吃饭时,老人坐上座,可口的饭菜要摆在老人面前,等老人开始用餐后,晚辈才能吃。如果有老人从外面进屋来,屋里的年轻人就要立即站起来问好,等到老年人坐下后,自己才能坐下。傣族人对老人的尊敬,达到了“老人至上”的程度。
布依族人的家庭多分居,但即使兄弟分居,也不会忘记赡养父母的责任。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养老牛、养老树等,由弟兄几个轮流耕种和看护。
蒙古族也十分尊重老人。每逢聚会、喜庆时,请老人们坐上席,请他们讲述自己民族的过去以及具有崇高品德和值得自豪的事情,以便教育晚辈发扬光大。每年农历五月份,还要专办一次规模不等的集会,请老人们训示,勉励青少年。倘为大型集会,还要邀请当地官员参加或讲话。
在景颇族地区,每年初秋时节,都要举办隆重的“敬老会”。青年们打响火枪,放爆竹,争着请村寨老人到自家竹楼做客敬酒。黄昏时分,人们在欢乐的锣和木鼓声中,集体跳起“敬老舞”。
我国少数民族的敬老风尚还有很多,真是多姿多彩,给人以教育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