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从菜地到钱江新城
· 讲述你看见的30年
· 从剜野菜到剜野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0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菜地到钱江新城
  回首昔日,我朝夕相伴的钱塘江畔,仅仅用了7年多的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原来是荒草丛生,菜地、鱼塘、奶牛棚……如今已成为万众瞩目的钱江新城核心区。

  

  上世纪70年代,我有幸调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家住主城区清波门,与西湖为邻,跟三潭印月为伴。我的工作在江干区四季青的一所省属专业学校(该校已迁至下沙大学城),我骑车去上班,出了清泰门,在航海路上经常碰到菜农送肥料的手拉车,路两旁是一年四季如茵的菜地。

  传说,自宋代以来,江干就是杭州的“菜园子”,以“东门菜”闻名遐迩。我所在的“四季青”,偶尔间,可闻鸡啼羊叫声,呈现浓郁的乡土风情。然而,使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看到滔滔的钱塘江近在咫尺,时儿激起一朵朵浪花,日夜奔腾不息;“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涌潮,更是闻名于世。钱塘江是杭州的脊和背,江干是“倚江而居”的好地方。

  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我告别了风景如画的主城区,乔迁江干一隅,使我目睹了郊区变成市中心,菜地变成“CBD”,看到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在钱塘江畔崛起的前前后后。

  回首昔日,我朝夕相伴的钱塘江畔,仅仅用了7年多的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在离我家不远的七甲渡那块土地上,自2001年7月1日启动到2008年10月1日钱江新城核心区开放,原来的郊区变成了市中心,原来是荒草丛生,菜地、鱼塘、奶牛棚……如今已成为万众瞩目的钱江新城核心区: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波浪文化城、市民广场、城市阳台等现代化城市建筑群,在钱塘江畔拔地而起。

  特别引人注目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那个圆球,仿佛是个太阳;杭州大剧院仿佛是一弯明月。“日月同辉”,遥相呼应,折射出钱江新城汲取日月精华的魅力,展示出钱塘江开放大气的风格。钱江新城的出现,尤其是以杭州大剧院为首的标志性建筑群的出现,这是杭州城市的新地标,使我们感受到钱江新城的魅力,品味生活品质之城的幸福。

  金秋桂花飘香的2008年10月1日,是我们杭州市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造城“高手”打造的钱江新城终于诞生,这时不知有多少话想说,有多少诗想吟,有多少歌想唱,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汇成三句话:感动三十年!感动造城人!感动自己有福亲眼见证了一座奇迹之城的诞生。

  卢云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从菜地到钱江新城 2008-10-8 48256F6C00202568482574CE0015D8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