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佳节,正值金秋。“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此时,窗前篱下,道路边,沟渠旁,千姿百态的菊花,或含苞,或怒放。正是赏菊、采菊、酿菊花酒的大好时机。
相传,我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以“独爱菊”闻名天下的晋代文人陶渊明。陶翁一生淡泊名利,超然洒脱。归隐田园后,以赏菊、品酒、吟诗为乐。他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后来,不少文人雅士,纷纷效仿他。重阳之时,文人们相聚饮酒,赏菊、吟诗,给世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人王勃诗咏“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由此逐渐演变成一种民俗。
在我的老家,有“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的谚语。菊花,是长寿之花。它以傲寒斗霜的品性,成为生命力顽强的象征。而九九重阳,因其“九九”与“久久”谐音,暗喻长寿之意。因此,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饮菊花酒,可以健康、长寿。
重阳节这天,母亲会早早来到山上,采摘下刚开放的菊花和少许鲜嫩的枝叶,洗净晾干,掺在蒸好的黄米或糯米里,撒上酒粬,经过2-3天的发酵后,酿成菊花酒。然后,将酒装入褐色的坛子里,封口,存放。等到第二年的重阳节,捧出来,家人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母亲酿的菊花酒,色泽淡黄,绵柔爽口,酒香醇厚。香气幽雅的菊花酒,再配上一盘用当年的土鸡炒的辣子鸡,酒的醇香,菜的辣香,和着满院菊花的清香,让你大快朵颐,食欲倍增,直到吃得腹饱肚圆,喝得微汗熏蒸,面颊绯红,仍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回到母亲身边,与她对饮菊花酒。晶莹剔透的玻璃杯里,淡黄色的菊花酒,泛着温润的光泽。徐徐袅袅的酒香里,与母亲轻诉别离,细述家常……菊花酒,因了亲情的熏染,而变得更加幽雅芳香,醇香悠长。
王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