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刚的家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城乡结合部,父母去世后,两个哥哥住在一个简陋的小院里。大哥翟志强是木工,二哥翟志勇是瓦工,目前都靠为人打工维生,另有三个姐姐外嫁他乡。
说起弟弟,大哥翟志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志刚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母亲一碗一碗卖瓜子供他读书
自古英雄出寒门,1966年翟志刚降生在一个大家庭里,父母都是农民,上面有3个姐2个哥,生他时母亲已经40多岁了,父亲体弱多病,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一年到头吃的基本都是大饼子加咸菜条。但目不识丁的母亲对供养子女上学却是毫不含糊,她将6个子女全部送到学校,直至读完高中。这在那个贫困的村庄是极为少见的。志刚是家中的“老疙瘩”,父亲1985年初病逝后,是母亲一碗一碗卖炒瓜子供他读完高中的。
志刚从小懂事,又是个孝子,与母亲感情最深。1985年6月他在龙江二中高三时被“选飞”,作为空军飞行学院预科学员,先进入空军第三航校学习。那天晚上,志刚将母亲接回家,等一切家务都安顿好了,他才慢吞吞地告诉母亲考上飞行学院的事。
本已卖瓜子累得十分疲倦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彻夜未眠。送走志刚的那天,母亲破例没有去卖瓜子,因为家里穷,也没有什么好带的,母亲只是给志刚炒了一锅瓜子。
曾以超强心理素质化解空中危机
翟志刚到航校时每月津贴12元,他只留下2元,其余全部寄给了母亲。到部队后,随着职务升迁,志刚给家中的汇款不断增加,还给兄姐寄来不少衣物。
翟志强说,志刚性格内向,不多言多语,但心中有数,做事认真,在飞行部队,驾驶技术一直很优秀,尤其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995年5月,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忽然一股强劲的气流卷起沙尘暴向机场袭来,志刚临危不乱,镇静操作,最终安全着陆。1996年,志刚被选派到沧州空军某部队进行歼8-2战机飞行训练。1998年,志刚入选为中国宇航员。作为“首批航天人物”,他可以称得上“万里挑一”了。
神五、神六未能飞天,今终如愿
说到志刚当年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却又没能上天的事,大哥志强还是很有感触。那两次,本来呼声最高的是翟志刚,然而,两次如出一辙,都是临发射前五小时,任务指挥部正式通知换人。
特别是第一次,改由杨利伟上天,参加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对于这个变动,翟志刚很坦然,表现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人应有的品德。接到落选通知后,他立刻协助工作人员为杨利伟做好了一切准备。出征仪式上,他站在杨利伟的身侧,为身着厚重航天服的杨利伟拉开坐椅、下台阶时倾身搀扶。在送杨利伟登上开往场区的车前,翟志刚还握着杨利伟的手说:“利伟,我们相信你,你一定能成功。”
说到这件往事,翟志强依然心地坦然,“弟弟没上去,我们家人没上火。大家与弟弟都能认识到,不管谁上,都是为中国争光,都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荣誉。”
据亲人们介绍,第一次与上天失之交臂后,志刚马上投入到新的任务中,为了“神州六号”上天,他平时学习、训练更忙了,常常半夜才睡觉。为了不影响他的飞天事业,母亲嘱咐家人:小三工作特殊,不能让他分心,家中有事都要瞒着他,一旦他来电话问也采取“报喜不报忧”。因此,母亲在床上瘫痪了8年,家里一直对他守口如瓶,直到2003年母亲咽气才通知他。毫不知情的他闻讯大惊,以最快速度请假,第三天赶了回来。见到母亲遗容,回忆起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他成人,却又不能享受他的回报,他哭得很伤心,连续为母亲守灵两天两夜。
由于家中出了个宇航员,翟志强和所有亲人都成了航天迷。电视报刊上的相关新闻从不落下,说起航天知识趣闻头头是道。自然,他们也熟知这一事业的“不测风云”。
所以在弟弟奔赴太空时,翟志强等家人与一般人的心情有所不同,他既为弟弟能入选“神州七号”宇航员而高兴,又对他这历史之行捏一把汗。
特约记者 胡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