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翻开自己的工作日历,年轻的女医生蔡爽发现,又到了访视赵启水的日子。
9月初的一个上午,她来到杭州下城区中北社区81岁的赵启水家中,仔细询问老赵最近的身体状况。“蔡医生可好啦,我随时都可以向她咨询,有时下班后在QQ上,她也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健康方面的问题。”赵启水说。
蔡爽是杭州市下城区中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自从今年5月下城区开展面向困难及特殊老人的“金保健”工作以来,她就成了20多位老人的责任医生。她说:“对这部分老人,我必须每月上门访视2—4次,并提供免费全科医疗保健服务。”
“金保健”只是下城区实施居家养老“金晖工程”的其中之一,另外4项是:“金灵通”、“金筷子”、“金管家”、“金港湾”。这些面向困难及特殊家庭老年人的项目,被当地老人亲切地称为“五金工程”。
作为下城区政府2008年十大惠民工程之一,这个区的老龄工作者都对这五大项目了然于胸。“金灵通”:为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求救求助呼叫器,并提供相应服务;“金保健”:配备家庭责任医生,签订保健合同,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和需求,上门提供免费全科医疗保健服务;“金管家”:全区开发200个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按每5位老人配备一位助老员,提供免费居家生活照料服务;“金筷子”: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家老年食堂,提供就近就便、优惠优质送餐等服务;“金港湾”: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个托老所,采用日托、周托、月托、季托、年托等方式,直接服务老人。
“这等于是全景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方方面面,政府都为我们想到了。”竹竿巷社区73岁的史琴珠形象地说。
据了解,自推出至今,“五金工程”已直接为全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务8万多人次。
“这些服务,真的很方便!”虹园社区82岁的戴星说。戴星因中风引起左半身行动不便,老伴又常年卧床不起,为此她家被列进了“金灵通”和“金保健”服务范围。每个月,除了享受家庭责任医生常规上门访视外,她和老伴只要有健康方面的需要,责任医生随时会提供详细指导。另外,对于客厅里那个免费安装的“援通呼叫器”,她也赞赏不已:“一红一绿两个键,红键用于求救,绿键用于求助,很灵光,服务也很周到。”
绿键另一头,连接的是联通公司“援通服务中心”,老人家里需要米、煤气、保姆、下水道疏通等服务,对方都会给予热情帮助。“用这个求助绿键,我买到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也打听到了中老年服装店的地址。”戴星说,“这小小呼叫器,就像一个热心志愿者,还真帮了我不少忙呢。”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