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戴上红帽子,别上红袖章,手提小喇叭,9月3日清晨5时30分,65岁的徐康林和他的伙伴们又出现在杭州市贴沙河畔。
这些来自刀茅巷社区的老年志愿者,是贴沙河畔“生命劝导队”的队员。作为杭州的备用水源,贴沙河水质清澈,时时有不谙水情的人下河游泳,他们是来劝导这些人上岸的。
“贴沙河经过改造,最深处有6米多,最浅的地方也有2米多深。每年总有人下去游泳,每年也总有人溺水死亡。”徐康林说,“7月份以来,贴沙河里就已经溺死了3个人。每次听到有人在贴沙河里出事,我们的心就很痛,堵得难受。”
从今年8月11日开始,刀茅巷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们化“心痛”为“行动”——一支由60多名老党员、老居民组成的文明劝导队,每天轮流出现在贴沙河畔。
老人们实地调查后发现,早晨5时30分至7时、下午4时30分至6时,游泳的人特别多。于是,他们就把这两个时间段作为固定的轮班巡逻时间。五六个老人一组,天天在贴沙河边巡逻。
“我们劝导目的,除了预防不幸悲剧的发生,也要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共同爱护贴沙河。”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宏说。
“除了游泳的,老人们还要劝阻那些在河里钓鱼、倒垃圾等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在李晓宏的眼里,劝导队的老人们都是热心人。
贴沙河中间有一座人行桥。9月1日下午5时左右,66岁的张明他们巡逻到桥中央,发现有两人在河中游泳,便上前劝导:“这里水蛮深的,为了你们的安全,还是上来吧。”其中有一个人一叫就上岸了,另一人却足足又游了10多分钟,老人们只好边跟着边大声劝喊。
64岁的胡福珍在这条河边生活了一辈子,亲眼目睹了贴沙河几十年的变化。“这些年这条河的水质越来越好,但水也越来越深,昼夜温差很大,很容易出事。”她说,“别看我们个个头发花白,只是嘴巴喊喊,但还是蛮有效的。一方面,他们见是老人来劝,不好意思不走;另一方面,他们不走,我们就不停地喊。有1个熬得时间最长的,足足跟我们耗了有1个多小时!”
令老人们开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工作已渐渐地有了成效。“起先每天有二三十人游泳,现在只有两三人了。”另一名志愿者金凤娥说,“只要这河里游泳的人不断,我们的志愿劝导就会坚持下去。”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