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全国和谐军休家庭”的奖牌,让杭州市军队退休干部、机神村修养所老干部杨章耀一连几天沉浸在快乐中。“这是我们家庭的一项荣誉,当然高兴了!”他说。
杨章耀是杭州市赫赫有名的“建议大王”。这块奖牌,是7月24日刚刚捧回的。据悉,他家是杭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军队退休干部家庭。
在家里姿态各异的盆景面前,手捧着这块簇新的奖牌,73岁的杨章耀和70岁的老伴严爱珍笑容非常灿烂。
作为“建议大王”,杨章耀在退休后先后向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书面建议近80份,其中包括: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街巷人文历史挖掘、西湖申遗……2004年春,杨章耀向有关部门建议,将西湖的阮公墩改造成鸟岛,并制定保护鸟类的有关规定,形成“船在湖面行,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的和谐景致。这个“建议”,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民间议案”。2005年10月,杭州的烟花大会第一次从西湖移到了钱塘江畔,也是他一份《愿西湖烟花早日走向钱塘江时代》建议的功劳。由于老杨提的“建议”数量多、质量好,为此他曾两度荣获杭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人民建议优秀奖”。
“所有这些,都起缘于我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对杭州的热爱。”他说,“更离不开家人对我的无私支持。”为此他非常感谢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给予他力量的老伴严爱珍。“这块奖牌的获得,就是对我们的最佳认可。”杨章耀说。
实际上,在杨章耀的影响下,严爱珍退休后也热心公益事业。老杨给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严爱珍就在家门口附近幼儿园给孩子们讲好听的童话故事;每次,老杨为了准备资料忙到深更半夜,严爱珍就默默地帮他誊清稿件,是老杨的“得力助手”;老杨被多所中学聘为校外辅导员,每次去学校讲课前,严爱珍就是老杨的“第一听众”——帮助辨别所讲内容是否恰当、举例是否合适,甚至连时间都要掐算得正好……
和杨章耀一样,严爱珍也同样对“绿化”情有独钟,做“绿色使者”尽心尽力。2005年春,看到附近市区拆迁工地上有一棵1.5米高的柚子树,严爱珍就一直催促老杨帮“它”找个新家。后来,亲手帮着将这棵树移栽到老杨退休前曾任政委的武警杭州边防检查站营区,她才算放心了。“现在柚子树已经长到3米多高,前一阵子老杨刚去看过,长势非常好。”她高兴地说。
从2002年开始,严爱珍每年都会跟着老杨出去植树。前些年他们出资千元,全家一起在钱塘江边的“市民林”里,种植了多棵香樟、桂花树。“每天,老杨都在为一些事情忙个不停。我用实际行动支持一下,也很应该。”严爱珍说,“‘夫唱妇随’嘛!”
记者 沈爱群 实习生 俞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