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爷爷奶奶的“暑假生活”
· 省公安厅举行
老干部情况通报会
· 起舞
迎奥运
· 进京修缮紫禁城倦勤斋老戏台子
· 温州离休干部
又出新著
· 龙泉七旬老农
出版长篇小说
· 台州为老干部送清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竹编艺术大师再次揽下“竹子活”
进京修缮紫禁城倦勤斋老戏台子
  上个星期,何福礼一回到东阳老家,第一件事儿就是好好吃顿家乡菜。咪着老酒,他对来家作客的亲戚好友们,乐呵呵地讲述这趟去北京故宫修戏台子的故事。

  在东阳,何福礼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著名的竹编工艺美术大师,2005年大胆揭下“黄榜”,到北京故宫对倦勤斋(最繁华的皇帝书房)进行竹编翻簧等方面的维修。6月27日再次上京,受邀修缮皇帝的古戏台,主要对那些竹子做的隔离栏“动手”。

  巧的是,女婿黄小明是有名的木雕工艺大师,曾经击败群雄,克隆了沈阳故宫的那把乾隆宝座,放进了紫禁城的皇极殿中。亲戚朋友老是笑着说,他们一家子都在给老皇帝“打工”。

  和竹子有关的就找何福礼

  这次的修缮对象主要是故宫倦勤斋西面小戏台的隔离栏。乾隆一生喜好江南风物,隔离栏都是用小手指粗的湘妃竹接合而成,原本是其他人在修缮,可是碰到种种问题完成不了,这让故宫方面头痛不已。

  科技处首先想到了何福礼。2005年以后,何师傅的生活就和故宫联系在一起了。之前修缮倦勤斋,他已向世人展示了东阳竹编的“厉害”,尤其是翻簧工艺。

  竹簧就是竹子去青去节削片的部分,其中竹子内壁的簧面可以用来雕刻。翻簧工艺,简单来说就是把竹簧经过煮、晒、压平胶合或者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雕刻成各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

  这要求把竹簧软化至像纸一样薄,竹子太老或太嫩都不行,同时,越软化竹子的纤维就越少,太脆了就难以成型。故宫在全国媒体登报,招募高手匠人。看到何福礼把竹簧制作到轻薄如纸,还随意贴附在凹凸不平的木雕表面,故宫科技处知道高人来了。

  这回的戏台子同样是竹子问题,故宫科技处又来找他了。

  光牛骨就磨了3个月

  何福礼跑到故宫一看,240多年过去了,戏台子不仅满堂辉煌已经褪色,隔离栏的竹子裂开了,接合处松开了,面目全非,更惊讶的是在竹子断口处,古人还用油光发亮的牛骨封头。而上百个牛骨封头只剩下了3个。

  “可以说几乎没有样本,只能完全根据各种资料图片进行推测,修旧如旧。”何福礼说,尤其是牛骨封头是头一次见识。设计了修缮方案,何福礼就回东阳来准备材料。

  何福礼向宰牛的买了一头牛的四条腿骨,牛腿骨骨质盈润坚实够粗厚。整整三个月,徒弟儿子们一起用手挫,把硕大的腿骨打磨成近百个薄薄的如纽扣般大小的牛骨封头。

  另外还准备了数百根直径一厘米左右粗的竹条,还得晒干,经过防蛀防霉的处理。浙江的天气偏潮,再加上梅雨季长,这些竹条也好不容易才达到了何福礼的要求。

  他先做了个样品,把牛骨封头套在竹子断口处,严丝合缝,好像就是一体的。故宫科技处曹静楼一看非常满意,然后经过专家多方认证,最后拍板——就是它了。

  给东阳竹编工艺赚了名声

  6月27日,何福礼带着6个徒弟正式进入紫禁城开始修缮戏台子。他说,古人用的胶水是鱼鳔胶,这是一种用鱼肚做的纯天然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化学成分。现在所用的胶水就是何福礼专程从温州洞头买来600多元一公斤的鱼肚,做成的特制胶水。

  从早上8时半到下午4时半,除了中午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65岁的何福礼带着老花眼镜一刻不停地忙着。“眼睛一点都不能放松,太累了。”老何中午吃饭时必然咪两口老酒,下午干活又有精神了。

  上个礼拜,圆满完工了。

  人家都在猜,何福礼这么几趟上京,究竟能从故宫赚多少钱。“从经济上说,这么费神费力一点也不合算。”可是何福礼认为故宫就是一块招牌,能让去故宫参观的中国朋友和外国朋友,都见识见识了不起的东阳竹编,这就赚了。     记者 葛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进京修缮紫禁城倦勤斋老戏台子 2008-7-23 48256F6C002025684825748E00050FB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