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检验人类最原始、最基础生物能力的文化形式。人种不同,能力有异,成绩自然有别。大体而言,人类可分为三大人种:尼格罗人种(黑种人)、欧罗巴人种(白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及其若干分支。总体上看,欧罗巴人的体育成绩的确相当突出,这与其人种特点有直接关系。
重量级的白种人
欧罗巴人的祖先生活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就恒温动物而言,个体的表面积以平方而增加,而体积则以立方而增加。就是说,动物的体形越大,相对来说其表面积就越小。分布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躯体较大就可以相对地减少体热的散失,这对生存有利。所以,欧罗巴人种天生身高力大,在田径、球类、游泳和力量型项目比赛中占据着天然优势。
有人类学家拿第25届奥运会做过分析。在这届奥运会上,亚洲运动员获奖牌的比例只有16%,远远低于欧洲的54%和美洲的20%,只比非洲和大洋洲高。然而亚洲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0%,而欧美加起来人口不过10亿左右,占20%。
轻灵的黄种人
中国人无论男女,身高、体重等诸多指标都落后于美国人,但在坐高和头宽方面则又高于美国人,这些特征,都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人等蒙古人种在速度、弹跳、田径、大球等方面的比赛中取胜,但为灵巧、平衡或柔摔等各种“短、平、快”的项目提供了优势。所以,我国运动员想在足球、篮球和排球等三大球和跑、跳、投等田径项目方面赶超世界一流水平,难度确实不小,可是要想在乒乓球、羽毛球和体操场地上大放异彩,却不是难事。
从1984年至1996年,中国一直是亚洲国家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优势竞技项目是乒乓球、体操、跳水、女子排球等,在人种学上有其共性,那就是对体能要求不高而对智能、技巧要求很高的项目,对抗性往往比较小,这与欧美情形大异。
中国运动员的体形其实比较适合举重,在举重项目上也常常能够分一杯羹,无奈天生没有欧洲运动员体大力壮,所以只能在轻量级举重项目上发挥优势。倒是生活在东欧的蒙古人种与欧罗巴人种的混血型人口,既有体形,又有力量,所以世界级的大力士大都出自希腊、土耳其和波兰这样的国家。
黑种人的运动天才
人在运动时体温必然增高,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就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相比之下,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在忍受高温方面,要比尼格罗黑种人差得多。黑种人的汗腺比白种人要多,皮肤致冷更快,在高温中停留15分钟后,白种人流汗107毫升,而黑种人流汗170毫升。这表明在过热条件下,黑种人的热调节功能比白种人更完善,恢复正常体温更快。黑种人每分钟的汗流量大,因而他们在短跑中耗氧不多。黑种人脚底屈肌强度约150到200公斤,而白种人只有50公斤左右。若以同样的腿部蹬力作用地面,黑种人的弹力竟比白种人高出3到4倍。因此,黑人短跑运动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除长跑外,黑种人的运动天赋越来越集中在美洲黑种人身上,其中,美国黑种人尤为突出。无论是田径的刘易斯、篮球的迈克尔·乔丹,还是拳击的泰森,都代表着当代人类运动的最高水平。
不过黑种人也不是样样都在行,比如说在游泳项目上,他们就一点优势也没有。何以如此?这与黑种人的肌肉结构特征有关。在水中,白种人肌重仅为1.5克/立方厘米,而黑种人则为11.3克/立方厘米,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黑种人的漂浮问题不易解决。
虽然很强壮,可是黑种人在举重项目中同样不具备“天才”。原因很简单,黑种人属于四肢修长型人种,手持重物举到头顶,修长的四肢等于增大了做功距离,吃亏不少。这一点就大大不如蒙古人种以及东欧各国蒙古人和东欧各国蒙古—欧罗巴的混血人种——“五短身材”,力大而易于举重发力。在格斗类的项目上,黑种人擅长拳击却不参加摔跤也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身体修长,重心偏高,极易被人摔倒。
人类的种族原本就是各有所长,而奥运会的各种项目对于不同人种来说,也总是既有利又有弊。正因为如此,利弊相互抵消,所以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才能平等地参与这个盛会。摘自《科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