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高考制度,几经改革,几经演变。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之前,高校很少,只有贵族和有钱人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取消了限制工农入学的大学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制,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无产阶级化,但学员水平参差不齐。
进入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了培养“具有世界技术水平的专家”,要求“一切考生必须具有高深和牢固的知识”,实行以知识考试为主、社会推荐为辅的制度。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各高校根据高考大纲,自行命题,自行主持考试,自行评分、录取,实行自主招考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沿用了这一制度。
2007年1月,俄罗斯通过了在2009年前逐步推行国家统一考试的法律。国家统考的构想是为了将对中小学毕业生的毕业考核,与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入学考试结合起来。法律规定,国家统一考试将由联邦级权力机构负责举行。有关部门将为国家统一考试建立专门的联邦资料库和各联邦主体资料库。
毕业生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成绩两年内有效。法律还规定,报考对创作才能、心理素质和体能有专门要求的院校时,需要在国家统一考试的同时进行补充入学测试。法律规定,这类院校的名单需由联邦政府确认。
据俄新社6月28日报道,2008年俄罗斯首次举行了全国范围的统一考试,为高等学府选拔人才。不过,俄罗斯的统考遭遇了一些麻烦。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统考的支持者只占31%。多数人对于统考持负面看法。
摘自《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