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进补的习俗
各地都存在
夏天进补各地都存在。比方说义乌农民夏收时节我知道是吃三七的,你想都想不到。三七我们说起来主要是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但义乌那一带的农民会拿它来当补药吃。不过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做得这么大,估计当年的农民现在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老板,钱赚到了,但这些多少年前积累下来的经验方不晓得是不是能够得到继承。
东阳和义乌贴隔壁,但乡风就不一样。东阳的农民呢,他们吃“七味头”,就是7味中药配伍而成的一张补方,这张方子我有的,我看了看,主要是益气养阴的。一看就对路,因为夏天容易耗气伤阴啊。
以前杭嘉湖一带的蚕农,春节一过就成群结队到杭州吴山、灵隐来烧香,这个风俗现在还保留着。春节一过,一群一群的香客,说着方言,女的个子都矮矮的,包着头巾,清清爽爽一个,到杭州来烧香。这批香客里面,比较老道的就会到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带包胡庆余堂十全大补方回家,买回去浸烧酒,农忙的时候拿出来喝,农民说起来吃了这个酒腰就不会酸了。
十全大补方是经典名方,它是由四物汤加四君子汤这两张名方再加黄芪、肉桂这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名气很大,十全大补方补益气血,凡是气血两虚的人,比方说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胃口不开,头昏目眩,手脚没有力气,气短,平时懒得说话,说话声音也比较轻,久咳、月经不调等,可以用来浸酒喝。据说现在也还是比较行俏的,出租车司机吃的人就很多,老一辈杭州人也晓得这个补剂有力道。
广东人、温州人、江苏人有端午节后吃阿胶的习俗,每到端午之后销量很大。阿胶杭州人习惯是冬天吃的,温州人、广州人倒过来,夏天吃,为啥夏天吃呢?他们发现阿胶能抗疲劳。经典上说起来阿胶主要是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民间夏天用来抗疲劳,这就是民间的创造力。我仔细想想呢,也有道理。
近20年来,杭州人习惯夏天在杯儿里放点西洋参,西洋参清热降火,滋阴润燥,夏天吃很对路。还有的人相信铁皮石斛,用来养胃,滋阴降火。
总之夏季进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也说明一点,夏天调补的市场基础很广,需求很大。
20多年前,冬天开膏方是我们几个人在省中医院先搞起来的,现在遍地开花,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个很好的调补手段。前几年我就在想,能不能把膏方引到夏季来?
前年,我跟方回春堂的馆长谈了好多次,商量夏季膏方的制作、保存、包装等问题。跟徐锡山(我省国家级中药师、方回春堂药材质量总监)也谈过了,我很尊重他的,他是懂药的名家,有些问题要请教他。另外呢,也不多搞,每年就开100张方子,上午8张下午7张,加点班,我想把这个夏季的膏方搞起来,我先来搞这件事。
搞到今年是3年了,已经有好大一批夏季吃膏方的顾客被我培养了出来。今天门诊,来了一位老太太,儿子很孝顺,一定要陪娘来。这位老太太啊,体重只有42公斤,身体虚弱到什么地步呢?夏天冰箱的门一开,一股冷气出来,她居然就会感冒。每当季节变换,或者天气变化剧烈一点,她就生病。啊呀,我说老太太,像你这样的,就应该学会四季进补,你就从今年夏天开始,好好调理自己,你只要坚持吃中药,你还会返老还童嘞。
夏季为啥要调补
接下来呢,我来讲一讲夏季为啥要进补的道理。
中医认为,一年中四个季节的自然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藏精的季节,冬季藏精是为来年春季的生发之需,这与某些冬天落叶的植物一样,冬季把营养贮藏在根部,作为来年生长枝叶的需要。人也是一样的,人体当中的肾,就相当于植物的根,根是藏精的,肾也是藏精的;肾精上达于脑产生智慧、思维、记忆力,使人聪明;肾精又可以转化为旺盛的精力,精可以生血,化气,气血可以补养五脏,产生正常的五脏功能,五脏功能正常了,六腑功能就正常,五脏六腑正常运转,人就健康了。所以归根到底,人的肾精一定要充足、旺盛。
人与植物一样要顺从自然规律,冬天也需藏精,精藏于肾,肾精充盈,则来年精力旺盛,抗病力强,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汉代中医古藉《金匮要略》中提出的“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因此中医主张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的人,或者冬天采取了中药食疗的人,肾精充足,睡眠改善了,胃口好了,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经过春生夏长之后,它的营养物质也产生一定的消耗,于是肾精有所不足。在这个时候,人的精力就会下降,抗病能力就会不足。特别是一些病人,有这方面的反映,跟我说冬天膏方吃光了,想继续调补,但又不晓得该怎么补。这就涉及到夏季进补的问题。
成书于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说:“夏不藏精,秋生疴疟”。这里说的“疴疟”,是泛指多种外感疾病,意思是说夏天摄身不慎,影响健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秋天就容易产生疾病,特别容易感受由细菌、病毒所引起的外感病证。
成书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2000多年前的医生,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智慧,知道秋天发作的疾病是夏天“藏精不足”引起的呢?这个不用奇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有文字记载的是2000多年,没有文字记载的,可以上溯到5000年,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记载的,是5000年的文化积累!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阳盛伤阴,暑热伤气,因此从季节来说,夏季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如果人体质虚弱,操劳太过,以及沉重的精神压力等,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用现在的话来说,夏季的天气特点可以概括为暑、湿,即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体液损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由此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容易出汗,口渴,心情烦躁,食欲低下,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头昏脑胀等等。如果不能及时、科学地进补,人体就会发生功能紊乱,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等状况,这就是所谓“疰夏”——夏天“无病三分虚”、“虚为夏病之本”的说法也是这么来的。一些阴分不足、体质较差、营养不良或者劳累过度的人,对暑热的抵抗力差,难于适应炎热的气候,所以往往就会生各种暑病。
有些人在冬天服用膏方后向我反映,服药后感觉良好,但到了夏秋之交,又感到精力下降,又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或者说“躺在沙发上一动都不会动”,或者说“总有一个礼拜不想说一句话”,或者说“手脚全部是软的”,这说明冬天吃下去的膏方药力,一个夏天过下来已经全部耗尽了。所以像这些人,在夏天再适当进补以继药力,就可以保得一年的健康平安。
冬病夏治谁都晓得,夏天进补,有冬病的人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像慢性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等等,适宜在夏天采用膏方调补,鼓舞一下正气——正气强则邪气退,冬天可以减少发病或使症状减轻。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夏天需要继续采用膏方进补,那么拿去年冬天的处方再配制一剂服用不就行了么?
这是不行的。
我们必须了解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平衡,因此十分重视四季不同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夏天的气候与冬季不能同日而语。在夏天,一方面炎暑下逼,使人津气两伤,精神倦怠;另一方面暑天多湿,湿困中洲,有伤脾胃,影响人体的食欲与消化吸收功能。夏季人体的体质特点是体虚夹邪,虚实夹杂,所以夏天进补比冬天困难,尤其在夏天采用膏方进补,其处方的重心、所用药物的品种、剂量与主次配伍等方面与冬季迥然不同,如果把冬天的膏方拿到夏天服用,可能由于膏方滋腻敛湿,反而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