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全国示范养老公寓湖州开建
· 把老干部工作
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 庆“七一”
服务老党员
· 中国最长寿双胞胎在奉化
· 270台彩电
赠五保老人
· 景宁成立
留守老人互助中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最长寿双胞胎在奉化
  奉化96岁的邢如家、邢杏加兄弟俩,近日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证书,他俩被确认为中国最长寿双胞胎。

  前几天,笔者到兄弟俩的老家、奉化大堰镇万竹村洞坑自然村采访,开车捎我上邢家的猎人康师傅说,邢家兄弟不光长寿,最让他们出名的是哥俩爱做好事,常带头修桥、铺路、造凉亭。弟弟邢杏加还有一手治疗跌打损伤的绝活,病人来了,分文不取,还管饭。

  邢家就住在半山腰,邢杏加的儿子邢孟定说,前天,二老还帮他下地种田呢,身子骨可硬朗了。

  兄弟俩生于1913年12月16日,前后相差一个时辰。邢的母亲生了11个子女,5个儿子,6个女儿,兄弟俩排行第八、第九。巧的是,兄弟俩有两个姐姐,也是双胞胎,但在兄弟俩110多个子孙当中,却再也没有一对双胞胎出现。

  邢家兄弟一生喜欢做好事,在当地相当有威望,遇着修桥、铺路需要钱,都是兄弟俩出面去筹集,村人就几十元几十元的给,还有人跟着出劳力。

  从洞坑去大山村的几十里山路,要翻越好几个山头,时间一长,路上便长满野草。邢家兄弟一把年纪,还自个花钱,买来除草剂,翻山越岭除草开路,晚上住在半路的村人家,第二天接着干。

  “路很陡,陡峭处,鼻子能竖着贴着岩壁。”猎人康师傅说。

  兄弟俩这辈子已经修了13个凉亭,遍布附近的村落,给过路人憩息、避雨。

  他们说,这是在继承父亲的遗志。兄弟俩的父亲一生行善,经常带着他俩做草鞋、火把,挂在山里人必经的凉亭内,供路人使用。

  康师傅说,通过村子的公路,好多是下坡路,有一回一辆车子不熟悉路况,冲到旁边的河里,司机受了伤。老人听说后,带着村里一帮人去出事的拐弯处砌了一段几十米的石墙。

  “帮人家,我们心里舒服。”老人说。

  弟弟邢杏加懂得治疗跌打损伤,小有名气。这天,就有好几个人慕名而来。老人用的草药都是自个上山采的。

  我看到旁边的山,海拔少说也在300米以上。儿子邢孟定说,去年,父亲还上山挑柴,一称,有125斤。

  在洞坑村,188户500多村民中,上了80岁年纪的老人就有20多个。

  邢家兄弟能这么长寿,村人说,一是山里空气好,像他们喝的山泉,都有矿泉水厂引去灌装。二是兄弟俩爱劳动,一天不干活,好比机器要生锈。

  邢孟定说,二老性格开朗,这么多年没和家人吵过架,而且,彼此感情深厚,这么多年两人分开的天数每回也就两三天。2006年,听说弟弟小便不通畅,要住院,哥哥都难过得大哭。

  兄弟俩耳不聋,眼不花,不沾酒,烟少量,很少吃肉,喜欢吃自家种的时令蔬菜,像南瓜、大豆、笋等,米饭能吃一大碗。

  每晚10点不到,看会电视就睡了,早上5点半雷打不动起床,午睡也就是打会瞌睡,时间很短。

  二老的爱好就是串门聊天,干农活。老人每月要去赶集三次,就是嘴馋了,上集市买点豆浆、包子吃。

  下午,告别邢家,二老坚持要送我。下山的路都是下坡,有1.5公里,两个老人走起路来都是迈着大步,大气也没喘,最后竟然比我这个小年轻还快。

  在路边等车,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只好躲进山下一间石头垒成的凉亭避雨。凉亭叫“篆山亭”,在一面雪白的墙壁上,一群密密麻麻地捐助者中,我找到了发起人邢家兄弟俩的名字。这间凉亭正是二老和村民们一同筹资建成的。

  上面写着凉亭造价839元,其中,邢如家捐50元,邢杏加21元。在回去的车上,我想,要是没有人在这儿造凉亭的话,在这天气多变、无处避雨的山里,许多像我这样的路人,怕是早已淋成落汤鸡了。

  沈之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中国最长寿双胞胎在奉化 2008-7-2 浙江老年报000012008-07-02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