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昌县羽林街道泉清村有一位痴迷日记的九旬老人,4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笔耕不辍,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这位老人名叫石钦旌,今年已91岁高龄,从1969年开始坚持写日记,几乎一天也没有中断过。按照老人的说法,他写日记是为了“日三省吾身”。“过去的事情太多,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经历过。感触多了,就想记录下来,以方便翻阅,总结得失,这样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石钦旌老人记录的日记本厚达1米。日记伴随着老人从壮年步入了人生晚年。他记录的日记内容繁杂,不但有日常的流水账,有读书的感悟,更有工作的艰辛。按石钦旌的说法,写日记给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能更从容地看待事物。“思想上、生活上,人与人的接触,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写进去,所以日记里可以翻到很多东西。写日记可以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排泄出去,对心态是有好处的。毕竟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要看淡一点,将心态把把稳。”
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让石钦旌的人生充满了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也给石钦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石钦旌相继创作出了小说《流水无情》、《落花有意》;诗集《菩提拾零》;报告文学《为他人作嫁衣裳》;自传《回眸沧桑》等多部文艺作品。另外,他还根据日记内容,收集整理了《羽林石氏宗谱》,给家人、给村民留下了珍贵资料。
多年的习惯,让石钦旌觉得写日记和吃饭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现在的心愿就是好好生活下去,继续好好写日记。他说:“一直坚持写下去,不会间断。等到眼睛看不见了,手不能动了,也要想办法让子孙代替我写。”
张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