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东阳荣获“健身球之乡”称号
· 江苏20万农村五保户 吃上“财政饭”
· “母亲节”“父亲节”渐成 当代大学生的“感恩节”
· 剪生肖 贴窗花
· 哈尔滨一离休老人 自办家庭档案馆
· 重晚晴 送温暖
· “绿色养老”好
· 发达国家 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晚晴 送温暖
——余姚朗霞中学学生与敬老院老人心手相连廿三载
  为敬老院的老人扫扫地,陪老人聊聊天,送点吃的,这看上去似乎很平常,但如果一个单位连续20多年坚持做这样的“平常事”,就显得不平常了。余姚市朗霞中学的广大团员青年,自1983年以来,连续23年坚持到镇敬老院开展“重晚晴,送温暖”活动,用爱心谱写了一曲尊老爱老的新风赞。

  现任朗霞街道教辅室主任的杨岳明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当时,他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活动方式,既能让团员青年参与社会活动,又能培养他们尊老爱老、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为了让更多的团员青年参加这项活动,学校有组织地安排各个班级、各个团小组去敬老院献爱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被团省委评为‘学雷锋,树新风’省级先进集体。”

  活动发起人之一陈春晓老师已经退休在家,听说我们要了解“重晚晴,送温暖”活动,陈老师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我们一般安排在每星期的班队活动课时间开展活动,我让班上的同学自愿报名参加,没想到全班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我是教语文的,就要求每位同学在参加活动后写一篇周记,结果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很有真情实感。后来的10多年里,我把送温暖到敬老院的这一课当作教学内容的保留项目。”

  朗中幼儿园的干月飞老师1987年毕业于朗霞中学。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干老师为我们讲起了当年的事。“我记得那时敬老院还设在祠堂里,我第一次去是在读初一时,我和几位女同学带了些零食过去,还没进门,几位老婆婆就先出来迎接我们了。我当时就感觉到心里暖暖的。后来我们便经常去敬老院扫地、拔草,为老人梳头、铺床叠被,有时候还表演一些自编自排的节目。”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现在,干老师也会带着班上的小朋友经常去敬老院走走,为的是使小朋友从小树立尊老爱老的好品德。

  今年81岁的杨荣炎老人,当时是敬老院的负责人,一直没离开过敬老院。“院里的老人们可喜欢孩子们了,孩子一来敬老院仿佛过节一般热闹。每次来孩子们都会送些东西,敬老院都一笔笔记下来,这些档案都还留着呢。二十几年里,如果要算一下来过这里的学生,应该有好几千人了吧。”

  如今接手这项工作的是朗霞中学团委书记郭松洋老师。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依然非常重视“重晚晴,送温暖”这项活动,他们决心接好“接力棒”。

  谢东海 徐迪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