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市基村的村民广场上集聚了许多村民,村务公开栏内的子女赡养父母公示名单,引起了村民热议。一位村民看到自己赡养父母的标准比其他人低,赶紧回家与老婆商议,又拿了500元钱给父母。
负责孝顺镇宣传工作的戴翀介绍,这次针对的是家有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被赡养人的姓名、年龄、子女姓名,以及当年分家册上的赡养协议内容和现在的兑现情况,都将作为公示内容被公示。
孝顺镇党委书记张旭辉认为,孝顺镇的人就是应该讲孝德,要对得起祖先留给后人的富有深刻含义的名字。此前,镇党委、政府出资30多万元,在集镇文化公园内立起了元代郭居敬辑录24个孝子的石雕和一些孝子故事,目的就是让人们记住传统美德,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据悉,本月底,这一做法还将在全镇115个村推开。
按操作要求,兑现情况由所在村的村干部通过走访形式,向被赡养老人了解后公示。
70多岁的鲍金达告诉记者:“家里有三子三女,每人每年给600元,小儿子在外工作,每年还多给400元,这样一来,我每年能拿到4000元,我一个老头子,已经足够用了。”他还透露,除了给钱以外,一旦生病,子女总是抢着服侍照料。
近年来,孝顺镇挖掘以“孝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叶家、盛村、金八宅的名人文化,低田、南仓的道德文化,孔宅、马腰孔的孔子文化……各村把这些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整理后,作为道路命名、宣传牌设置、文明倡议书内容,以此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品位。
孝顺镇已有两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了67位孤寡老人,目前正着手建第三所敬老院。而像集体经济比较富裕的堰头等村,村里也造敬老院,让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住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吴樟根讲起年轻人孝顺老人的故事,就来劲。他说:“我没有儿女,却胜似子孙满堂,不用说端午、中秋、重阳节等节日村民一拨一拨来,就连平时,也有不少村民带着水果、糕点来看我。这不,村民送来的清明馃我前两天才吃完呢。”
通讯员 徐 赞 记者 沈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