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进士李调元,擅长题联属对,民间流传着不少他的对联故事。
李调元有次到江南主考,在一个叫临江楼的地方与当地名士品茶下棋。李调元顺口出了一个对子:
细观子路;
意思是:我在细看你的棋路。子路,同时又指孔子的学生子路。对弈者不是等闲之辈,马上对出下联:
着意颜回。
意思是:我注意到你的脸色变过来了(也许是救了险棋)。颜回,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这一出一对,都是嵌名而一语双关,嵌的人物又都是孔门弟子。可谓棋逢对手,联遇良才。
清末民初文人刘师亮,其拿手好戏是对联与竹枝词。他以此为武器,讽时骂世、嘲官斥吏,作品传颂一时,人称“四川怪杰”、“谐联大师”。刘师亮有一副四字短联,堪称“千古绝对”: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民国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生活一贫如洗,官方却又常喊“民国万岁”,宣言“天下太平”。刘师亮这副对联就地取材,顺手接过两句官方口号,运用谐音手法,将“岁”字改成“税”字,将“平”字改成“贫”,顿时化褒为贬,一语道破了“民国万岁”背后的实质,撕破了“天下太平”的画皮。
抗日战争时期,陈寅恪在重庆的西南联大教书。当时重庆是陪都,战争气氛很紧,时常要拉“警报”,躲避敌机空袭。陈先生有感而发,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这两句话都是成语。“见机而作”,见机会行事的意思,这里指看见轰炸机就快躲。“入土为安”,原意是指人死了,早点埋葬为好,这里指进入防空洞就可保障安全。陈寅恪在一般人心目中本是一个严肃的学者,想不到偶尔也会幽默。
抗战结束后,国内经济混乱,通货膨胀,纸币大量发行,号称“法币”。如果交易量稍大,便以金条支付,每十两为一条,名曰“条子”。当时汉奸案最多,汉奸便与律师串通,用法币和金条贿赂法官,从而减免自己的罪行。有人据此写了这么一副对联:
有条有理;
无法无天。
有“金条”就有道理,没有“法币”就没有“青天”!联语妙用成语,另生新义,深刻揭示了当时的司法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