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匠,退休后有的是时间,应好好安排生活了。现在是e时代,每天的生活也可“数字化”。
大解一次。能吃是好事,但有进有出、上下通畅更重要,胃肠好才是真正的好,因为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睡觉两次。上了年纪,晚上睡眠往往欠佳,何况“识字人”失眠者不乏其人,所以午睡必不可少,晚上损失中午补。
花三十分钟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晨练、散步、慢跑,从曙光路朝北,经北苑路往西,由上洪路向南拐弯,直至淀兴路再往东,回淀新路返小区,消耗一点体力,淋漓爽快,带来一天好心情。
进食四次。早、中、晚三餐外,下午增加一次点心,一只苹果或香蕉、 橘子之类。老人胃纳少,多次少量是合适的饮食规律。
喝五杯水。老人“干瘪”,体内水分少,又容易失水,要主动饮水。茶杯不离身,别临渴找水。早起一杯盐开水,洗胃清肠,上、下午各饮两杯水,润体补津。
花六小时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当亲朋好友知道我仍在干那个“摇笔杆子”(整理编写党史)的行当时,不由面露喜色地称赞:“啧,生活真充实。”
晚上七点钟收看电视新闻。老伴看了东方台的《老娘舅》之后,我就全神贯注地观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了。要放眼全球,胸怀世界,这也是老年人的必修课。
吃八类食物。我们南方人以米饭为主,但也辅以面食之类,蛋鱼肉适量,多吃些绿叶蔬菜、豆制品等。老人食量减小,主食可少吃,副食要保证以素食为主,食物多样化,营养全面些。记得某家健康卫生报曾刊登报道,称吃四足动物肉(猪、羊、牛、狗等),不如吃二足动物肉(鸡、鸭等);吃地上跑的,不如吃水里游的(鱼、虾等);吃水里游的,还不如多吃些地上种的蔬菜、瓜果。
可以喝些酒,但要记住两点:适量,浅尝即可;低度,不伤身体。
凡事不要追求十全十美。世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一生磨难,现在已到午后夕阳,要心胸宽广,知足常乐,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