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情感
3  4  
PDF 版
· 亲爱的同志,你们好吗?
· “把鳖”趣事
· 半路出家搞摄影
· 寄稿不需花邮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半路出家搞摄影
姚忠甫
  搞新闻摄影我是“半路出家”,毫无基础的我当时是“赶鸭子上架”,可这一来竟然就是二三十年。现在退休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忆及过去从事新闻摄影的点点滴滴,还是回味无穷。

  我那时使用的是双镜头方型相机,又大又重,镜头不能换,焦距不能变,配套使用的120胶卷每卷只有12张,经常得快速更换胶卷,工作时比较紧张。配套使用的还有万次闪光灯,很笨重,还得通过振动子振动才能闪光。一次我在拍摄某个重要会议时,因振动子短路,蓄电瓶里的电一下子跑掉,闪光灯不能使用。好在后来我利用会场自然光,采用大光圈、慢速度,总算完成了任务。

  搞摄影,人们总认为是件轻松愉快的事,花前月下、小桥流水,咔嚓一声,任务就完成了。其实搞专业新闻摄影并不那么简单。一次我到某采石场摄影,登上已被爆破的石山。攀至半山腰,脚下碎石突然松动,人从山上滚了下来,手腿被锋利的石块割裂,鲜血直流。陪同的同志请来“赤脚医生”,擦上红药水,贴了创口帖,我继续登上石山摄影。

  受器材条件限制,摄影时难免会出故障,当年的心理压力特别大。一次在拍摄一条大型货轮下水时,货轮上部飘扬的彩旗重叠了,造成报废。后来经摄影界一位修底片高手帮忙,把重叠部分修掉,才使这幅照片“起死回生”。想不到30多年之后,这幅照片竟被刊登在《镇海老照片》集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