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当你作客到被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称为“仙县”的浙西南山区遂昌县,热情好客的主人定会为你泡上一杯“菊米”茶,此时,热气腾腾之中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菊米,产自遂昌县石练镇的练溪两岸,俗称“石练菊米”。每到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石练镇练溪两岸田头地角山野的菊花枝头上,结满了一簇簇如米粒大的花蕾,风吹过飘来阵阵清香,成群结队的农妇一边采摘,一边嘻闹,笑声、歌声洒满了练溪两岸。人们把菊花的花蕾采回家后,拣去碎叶,放在火炉上焙制,即为“菊米”,经密封贮藏后长年饮用,或用来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石练菊米是一种非常好的药用型饮品,服法简便,用开水冲泡即可服用。清代药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菊米有败毒散疔去风清火明目之功效。现代科学鉴定,石练菊米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有降脂、消暑、醒酒、预防感冒等作用。练溪一带八旬老翁老妪读书看报、穿针引线不用戴眼镜,这与常饮菊米茶不无关系。
野生菊花分毛菊和光菊两种,毛菊花蕾上长着一层细白的茸毛,无香味;而光菊蓓蕾无茸毛,光滑亮泽,有清香,菊米原料就取自野生菊花之光菊的蓓蕾。光菊只生长在石练练溪两岸,你说奇不奇。民间相传蔡相大帝二十四兄弟在世时,为谋生在九龙山伐木,吃的是稀粥,喝的是山泉,个个感到头昏乏力,难以支撑。一天晚上,老大在朦胧之中,忽见一个白发长须老人告诉他,石练练溪两岸的菊米让兄弟们吃了可壮劲。老大即在翌日告别众兄弟,跋山涉水到练溪取菊米。众兄弟喝下菊米茶后,顿觉心旷神怡,浑身增添了千百斤力气。
清代遂昌籍诗人徐景福咏叹石练菊米“烟村十六接平皋,菊米茎青叶不毛。寄远偏珍菊花米,餐英我欲注离骚。”前些年旅居比利时的华侨兰章铭先生就是怀着“寄远偏珍菊花米”的心境,从比利时回到了遂昌,回乡开发石练菊米,并将产于浙西南山区的小小菊米销往了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