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或内伤或外感,任何人都可能得病。
赵朴初多病缠身,曾患肺病、心脏病、胃溃疡、肾病综合征等慢性病,一生与病魔打交道。但他精神乐观,对待疾病,精神豁达,所以,仍然长寿。
年轻时,赵朴初因为患肺病,于1927年20岁时,停止在苏州东吴大学读书。他回忆说,我“1927年辍学,在觉园佛教净业社养病,随后长期从事佛教工作”。在觉园,赵朴初一边读书养病,一边兼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等,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佛教结缘的道路。可见,朴老走上信仰佛教的道路,和他身体孱弱有关。
对于身患的各种疾病,赵朴初并不大意,积极对付。“文革”时期,赵朴初因为是“牛鬼蛇神”,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但他积极按照民间流传的单方进行治疗。他曾对患肺病待动手术的妹婿黄南山说:“战术上要重视它,战略上要藐视它。我的心脏病,1972年医生就判刑说不会好,我现在不很好吗?医生的话,只能听一半。”朴老的意思,既要相信医生的话,同时也要加上自己的判断。
在“遵医多饮水”下面,朴老加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八个字,表示身体如何,病人心里最清楚。这里有禅的味道,自己有数。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玄奘的话,谈他西天取经的艰难。
朴老信奉《灵峰宗论》上的观点,说:“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身体不求无病,无病则骄奢淫逸;做事不求无难,无难则以为世事易成,不知珍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吟诗“十年同渡风波恶,梦里寻甘病得闲”送朋友,表达了对治病的辩证态度。病本来是坏事,治病得到了休闲,这又是好事。因为心里有佛,无论遇到什么难事,朴老总持乐观态度。
生病对埋身事务堆里、透支体力的赵朴初来说,不是坏事,因为有时间读书。所以他住疗养院,主要不是进行药物治疗,而是安心求静。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