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情感
3  4  
PDF 版
· 有雪的回忆
· 五十六年后的重逢
· 儿时读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3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雪的回忆
李兴德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下着大雪的春天,我和成千上万热血青年一起,满怀报效祖国之情,穿上军装来到东海前线——舟山群岛。从冰天雪地走进了热气腾腾的军营,投入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部队生活。

  我这个来自农村、不太懂事的年轻人感到一切都是那样新奇。这里山包着田,山海相连。一个星期日,在连长带领下,我们几个新战士爬上舟山本岛最高峰——黄杨尖。眺望四周,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山,撒落在东海里,就像无数颗珍珠镶嵌在绸缎上。我思绪万千,祖国的山山水水如此美丽,作为一名年轻的战士,理应立志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守岛卫士。这一守就是20年。

  当时美蒋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时刻准备反攻大陆。海上,美“第七舰队”在公海威胁坐阵;陆地,美蒋特务频频偷探军情;空中,时有“U—2”高空侦察飞机挑衅;海滩边,敌人的反动宣传物品不断飘来,并在夜晚向部队驻地发射信号弹骚扰人心。就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我们苦练杀敌本领,打坑道、筑工事,军民联防、团结一心,筑起了钢铁长城。

  在艰苦的生活中,凝聚了浓浓的拥军爱民鱼水情。海岛气候多变,如遇上刮大风、起浓雾、下大雪的恶劣天气,轮船停航,交通中断,报刊杂志、信件包裹不能及时收看。此时,驻守在前沿小岛的连队,只有喝酱油汤了。当时还没有收音机、电视机,各个连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我们部队有一个高山顶上的观通站,生活更为艰苦,长年驻守在高山顶上,执行繁重的战备任务,时刻注视着敌情动向。当时山上不通公路,吃的用的只有从山下用人背肩挑运送到山顶。一年冬天,连续刮了几天的西北大风,紧接着下了几场大雪,冰雪封山。雪还在继续下,观通站官兵给养发生危机。部队首长命令:六连组织突击排,急向高山观通站运送食物。就在同一时间里,海岛上的渔民兄弟得知情况,立刻自发挑选出6名年富力强的人员,向观通站送粮、送鱼、送肉。他们冒着风雪,不怕山高路陡、雪厚冰滑,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每个人的脚上、手上划出了许多口子,流了不少血。观通站官兵感动得热泪盈眶。事后,部队首长委派我们向当地政府送上感谢锦旗,上面写着两首诗:“军民鱼水情谊深,大雪封山见真心。送粮送鱼又送肉,人民热爱子弟兵;军爱民来民拥军,建岛守岛一家人。官兵誓死保海疆,愿献青春为人民!”

  40多年过去了,每当有雪的春天,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段美好的回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