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走了,走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后深秋的一天。母亲走时76岁,与18年前去世的父亲同寿。
母亲是一个抗日战士,山东海阳人,自小是个假小子,在村里以力大出名。12岁那年,家乡成立儿童团,小伙伴一致推荐她为团长,被乡亲们昵称为“丫头团长”。母亲带领儿童团站岗放哨,协助民兵埋地雷。15岁时,她又当上妇女自卫团长,拥军支前,样样跑在前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刚满16岁的母亲穿上军装,作为战地救护人员走上了前线。
母亲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前半生始终追寻着做一个知识女性的梦。从解放区的扫盲识字班、小学速成班,到解放军的华东医科大学护训班、简医班,以及解放后中学补课班,她从不放过。1959年,已有4个孩子的母亲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5年后成为省级大医院一名有本科学历的正式医生。即便如此,她仍不满足,晚年常遗憾后半生无学习深造的机会。
母亲是一个敬业的人,她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医务工作。年轻时曾有好几次改行的机会,她都放弃了。她热爱病人,无论是在位的高官,还是一无所有的农民,她都一视同仁。上世纪70年代在下乡医疗队时,母亲与农民结成了朋友,时不时有农民病人上门求医借宿。她从不嫌弃,热情接待,还促成了一段美满姻缘,一位农民患者的儿子后来成了我的姐夫。
母亲是一个贤妻良母,典型的胶东妇女。1949年初,解放大军南下前夕,组织上找她谈话,要她嫁给父亲,一位年龄几近长她一倍的大老粗团长。她起初不同意,难受地哭了好几天,她当时崇拜的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母亲最终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嫁给了父亲。婚后,她克勤克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有好吃的,总是先父亲、孩子。父亲历经枪林弹雨,身体很差,晚年久住医院。母亲精心照顾、无怨无悔。
母亲是一个寡言的人,从事低调,从不张扬,对子女很少指责,总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我们要为人正直,要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的名字叫王淑欣。如今,她已像一片秋天里的落叶,飘落大地,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