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06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今年城镇居民收入感受指数继续上升;居民对物价满意度提高;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却持续下滑,购买住房的意愿再创新低。
2月中下旬,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00份。问卷调查的前几项显示,1季度城镇居民的收入感受指数为22.1%,较上季提高7.8个百分点。居民未来增收的信心高位回调。居民的消费意愿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本季更跌至历史新低。
百姓为何不愿花钱?对此,专家分析,导致居民消费意愿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居民对未来某些开支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心。问卷反映在居民的储蓄动机中,教育费一直独占鳌头,其次是养老、购房和预防意外,这四项占56.5%。居民考虑到未来生活需要,只好进一步控制当前消费,增加储蓄。
二是住房、汽车消费的降温。住房、汽车消费在经过2002年—2004年的消费高潮后,2005年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迹象。调查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较上季及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和3.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未来三个月打算买车的居民人数分别比上季及上年同期降低0.1和1.5个百分点。2005年随着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房价大幅上涨的势头得到抑制。从调查的7个大城市看,居民购买住房的欲望,除重庆和西安外,均低于平均水平,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的居民,购房的意愿明显下降。
调查还显示,从地区看,区域性的收入差异仍然存在。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远高于中西部。认为未来收入增加的居民人数占比,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分别高出4.5和4.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东、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存在。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