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学苑
3  4  
PDF 版
· 我省老年大学 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 我的一份古文作业
· 墨法浅谈
· 中国戏曲剧种简介(下)
· 陈曼莆铭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3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戏曲剧种简介(下)
  莆仙戏 福建地方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

  梨园戏 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

  高甲戏 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

  赣剧 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

  采茶戏 流行于江西各地,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

  汉剧 源出湖北地区,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湘剧 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

  祁剧 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

  湖南花鼓戏 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毛巾的运用。

  粤剧 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

  潮剧 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

  桂剧 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

  彩调 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壮剧 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

  川剧 四川省地方剧种,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黔剧 流行于贵州省,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

  滇剧 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形成于清末民初。

  傣剧 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

  藏剧 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皮影戏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