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深秋,我和锦春、俊华三个从小一起长大、又下放到同一个县的好友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大家都认为自己考得不错,于是决定不回城里,安心在乡下等大学录取通知,并准备过一个清苦的春节。
乡下的冬天比城里冷得多,我们聚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都以为大学的门正向我们敞开,怀着少年的野心,展望美好的未来。
除夕这天,我们觉得无论再困难也要大吃一顿。于是找出咸肉蒸起来,用萝卜煮汤,泡炸红薯。锦春说:“若有春笋炒咸肉就更好了!”我突发奇想:没有春笋,用豌豆尖一样美味。
我们三人偷偷跑到集体菜地采了一大捆鲜嫩的豌豆尖,晚上,围着油灯,吃着自已烹饪的美味佳肴。
大年初一,队长陈代润找到我,问为什么偷摘集体的豌豆尖。嫩尖都去掉了,还能长出豌豆吗?我说:“队长,去掉一根尖,可以长出几根嫩尖,说不定到时豌豆还能高产呢。”队长拿知青没办法,只说了句:“歪道理,大年初一的,不说了,以后别再这样干。”
初一之夜,我们围坐在小桌前,油灯一闪一闪,三张年轻的脸带着笑容。俊华说:“我们来比写对联吧。”锦春脑子转得快,提笔写道:“乡下春节趣味浓,明朝都市化春风。”俊华看了直言道:“意境可以,但不像对联。”锦春又出一联:“风华正茂年华美,意气风发岁月稠。”我们认为还可以,俊华是我们三人中的才子,他用我们三人姓名中的最后一个字打头,写出了一副对联,另加横批,很是新鲜有趣:“春来冬去看今日,华至风临寄明朝。横批:伦之常理。”我看此联有点文绉绉的,但喻理却很一般。最后轮到我,我是早已心藏野心,但又怀有不遇之憾,于是提笔写到:“乡野间三只雏鹰冲天,极乐园数个罗汉倒地。”我的对联与人与景与物十分吻合,被评为最佳。
愉快一直伴我们到天明。推开窗户,屋外下着雨雪,阴冷使失落又回到心里。春天到来后,我们能如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吗?
1978年3月初,我仅拿到了一份中专录取通知书,俊华获得了一份师范入学通知,锦春却什么也没有。1979年,锦春顶替父亲进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