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知道,在我们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有许多人在默默地做着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比如监督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比如劝诫行人过马路不要闯红灯。这些事都很小,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而做这些事的人,是一群志愿者,其中退休人员占到半数。
去年早春,杭州市城管执法志愿者总队挂牌成立。这支人员遍布全市各区的志愿者队伍,注册会员8026人。这些热情投入的志愿者称:他们是在把志愿者工作当一份职业来做,所以退休后的生活很充实,也很快乐。
今年73岁的蔡虎林,从退休那天开始就当上了志愿者,如今已整整13年了。现在他是市城管执法志愿者总队工作部的12名工作人员之一,主要分管联络江干区志愿者的活动。他与队员们一起策划活动方案,参与活动,检查落实。
半年前,杭城许多媒体批评了汽车东站管理混乱。志愿者决定介入此事。他们多次到实地察看,总结了汽车东站存在的九大问题,其中包括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二轮摩的抢劫、环境不整洁等等。他们写成报告,向区政府领导通报。区领导十分重视他们的意见,调整充实了东站管委会的领导班子,经整治,东站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进。在今年的春运中,客流量非常大,但仍能保持道路通畅、管理有序,反映普遍较好。
去年底,有人反映饮用水源地贴沙河上游经常有居民在河中洗衣物。志愿者们骑车10多公里,到凤山桥直街的直河头南端,对洗衣物的居民进行劝阻。徐福根、马祖国等人还在贴沙河沿岸巡查,遇到有洗衣的、钓鱼的,都劝导阻拦。大部分的居民都能听从劝告,可也有不听劝阻的,甚至与他们争辩。还有的居民,见他们来了就撤退,他们一走,则又来洗东西了。因此,志愿者们呼吁整治贴沙河,加强巡逻,建议重点河段应设围栏,将河岸保护起来。最近,杭州市政府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准备在贴沙河部分河道设置保护围栏。
更多的志愿者则是在用他们的行动,影响、改变着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在交通整治活动中,许多志愿者都上街,劝导骑车人、行人要遵守交通法规。还有的志愿者长年在公园、山坡捡垃圾,为的是让环境更美丽。城管执法志愿者队最年长的队员是位83岁的老人,他每天上街,清除城市的“牛皮癣”,让市容保持清洁。
现在这支特殊的队伍成立已有一年,他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成为志愿者队伍中一张响亮的品牌。
本报记者 谢芬芬
通讯员 王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