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本报再次探访杭州万松书院,以期解开“相亲角”越办越红火的原因——
本报讯 去年7月,笔者偶然去杭州万松书院游玩,发现那里的“相亲角”异常热闹,当天就写了一篇稿子,发表在当年7月27日浙江老年报头版。时隔半年,那里的相亲角越办越红火了,据说有近5万父母为他们的子女在书院登记相亲。究竟是什么吸引如此众多的老人光临?带着这个疑问,3月5日笔者再次前往万松书院,参加在这里举办的2006年首届万松书院相亲大会。
杭州人喜欢“梁祝”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在这个书院读书时互生爱慕之情的。而今,这里已变成了杭州父母选媳择婿的相亲地,许多大龄青年和他们的父母从各地赶来,想为自己或子女觅一个好姻缘。然而,我向几个老人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大多已经来这里好多次了,也给子女介绍过5、6个自己看中的“亲家”,可偏偏不是自己子女不满意,就是对方不答应。不过这些老人说,这样的“相亲会”,不仅让他们结交了很多朋友,也可让子女多了不少选择对象的机会,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相亲会现场,陈老伯正在为自己28岁的女儿相亲,他看中的一个男孩是个“海归”,可男方家长却因为女孩身高原因而婉言拒绝。陈老伯对现在的年轻人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年轻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除了工作压力大错过谈婚论嫁好时机这个原因外,更多的是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大人的倾向明显,这非常不利于他们交友择偶和身心健康。陈老伯认为信息社会的年轻人在择偶问题上比他们那一辈的人还封闭,由于整天接触电脑,很少到户外交流,造成他们失去了很多团体活动的机会。不过,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万松书院今年将推出年轻人自己的相亲派对,期待这个年轻人的派对早日办起来。 郭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