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月21日公布。这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
一、对农村多帮手少伸手
文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点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上述“三个高于”,表示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今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二、明年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
文件: 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点评:这是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逐步纠正了过去忽视义务教育的倾向。从经济学上讲,教育的收益率是最高的,而且越贫困的地区,教育带来的收益越大。
三、增加补助缓解农民看病难
文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点评:农民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大病的报销问题,千元左右的医药费不足以使农民倾家荡产,而动辄上万元的医药费才是农民最大的负担,政府还是应当提高农民的医疗费报销标准。
四、乡镇编制5年内只减不增
文件: 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点评:“乡财县管”试行了一段时间,避免了乡财政使用上的低效,也避免了一些腐败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 农民进城不能低人一等
文件: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
点评:短期来看,城市应出台政策改善农民工待遇和处境,使其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待遇;长远来看,从观念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很重要,不能把农民工看成“二等公民”,不能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