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冬)为标志的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以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为前奏,从1977年批评“两个凡是”开始,到1981年夏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是中国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的一个重要关键。无论是冲破“两个凡是”的“左”的思潮的束缚,还是遏制全盘否定的“右”的思潮的泛滥,胡乔木对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段时间里,胡乔木做了许多工作。详情不再赘述。这里只说一说在解决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个写好《历史决议》的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胡乔木发挥的重要作用。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提出把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
他说:“我们现在要把毛主席晚年这些思想上行动上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加以对照。对毛泽东思想加以肯定,对毛主席晚年的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加以批判。”并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自己违反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决不能把他的错误列入毛泽东思想。”胡乔木这一“区别”,为解决邓小平提出的《历史决议》的核心问题找到了一把钥匙。据他的秘书回忆,胡乔木想出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后非常兴奋,要秘书立即把这些话记录下来,打电话告诉组织《历史决议》起草工作的另一位负责人邓力群。
二、实事求是地评论了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
胡乔木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几经推敲,胡乔木改定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既明确了毛泽东的严重错误和主要责任,又区分了他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本质不同。《历史决议》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写“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的经过,分阶段作了分析、评论,指出“文化大革命”在对象、纲领、依靠力量、性质这些革命的根本问题上完全错了。对“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和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以及毛泽东之所以犯严重错误的原因,作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同时,对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重大的功劳,对“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对外工作打开新的局面等也作了肯定。
三、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出概括。
胡乔木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它的具体内容构成毛泽东思想体系。”胡乔木概括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论述精辟、透彻。对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从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作出概括。
美国记者白修德称赞《历史决议》是非常出色的文件,用美国人的话说,就像“动得非常干净的外科手术”。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胡乔木在毛泽东逝世以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既反对僵化,又反对自由化。通过科学评价,维护毛泽东的尊严和地位,概括和论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对得起他的恩师毛泽东,无愧于“中共第一支笔”的称号。
1990年,将近八十高龄的胡乔木,决定着手写对毛泽东的回忆。他要超越一般回忆录的程式,“想另选一个题目,就是着重写四十年代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主席怎样在四十年代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写出来后,下一步,“可以往五十年代延伸”。这不仅出于他对毛泽东的爱戴和深情,而且是由于他对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极端重要性的理念。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正在进行中,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不过,通过他的朋友和学生的努力,《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这部书终于在1994年9月出版。(完)
摘自《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