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我送走朋友,回家路上忽然想到离公公婆婆住处不远,便想去看看。近年来他们身体不好,多住医院少在家,今天也不知在不在家。于是迂回来到老人住的巷口,见窗户中透出一片灯光,心中不免一阵欣慰。
八年抗战时,公公婆婆相识了。两人在工作中相互帮助,战斗时相互鼓励。有一次去袭击一股敌人,婆婆跟往常一样帮公公收好行装为其送行,尽管这样的送行已成为习惯,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送者与被送者的感情在加深。战斗一结束,首长就找婆婆谈话了:从现在起,你跟他一起工作吧,他要指挥大家工作和战斗,希望你做好他的内勤助理。婆婆是个听话的“孩子”,就把这项工作接了下来,那个他就是我的公公。
全国解放后,公公婆婆转业来到地方,在不同的地方担任了领导工作。那时他们工作特别忙,把整个家交给了请来的阿姨,几个孩子都与阿姨亲,其中一个孩子还叫阿姨为“母亲”。我结婚时很奇怪,我的夫君怎么还会有另外一个母亲呢?
当公公婆婆的第三代相继到来时,他们正值离休,坦然离开了领导岗位。很快,第三代又让他们忙碌起来。就说我的孩子吧,出生第三天就回到家里,婆婆每天早晨6时就来到我家,进门先看看小孩睡得如何,然后开始冲泡奶粉等着“宝贝”醒来。等小家伙哭着笑着醒来时,爷爷也来了,二老开始忙活起来。后来奶奶的脚步声、爷爷的咳嗽声孩子也分辨得出来,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孩子便咿咿呀呀高兴个不停。
当我的小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公公病倒了,是腰节椎出了问题。他积极配合治疗,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放疗疗程。前几年婆婆也经历了同样的病程,只是部位略好一点,做了全部的切除手术。他们相继住院,相互照顾,相扶相依,一直坚持下来,乐观地生活,不懈地与病魔战斗!
公公婆婆是我心中的“灯”。但愿他们客厅的灯长亮,我心中的“灯”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