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咱家乡好。”在宁波就有一位老人用编书的方式,向青少年说起了家乡之最。
老人叫陈君才,今年73岁,当了40年的教师,退休后到镇海骆驼街道中街社区做了义务图书管理员。陈老师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爱国题材的故事尤为钟情。在他看来,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有助于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操。
去年,由宁波市有关机构组织的“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开展以来,《泱泱东方大港》、《国产第一个灯泡》等相继见报,陈君才觉得这些文章能让青少年了解家乡,是非常生动的乡土教材。
于是,从去年8月到12月底,腿脚残疾、行动不便的他硬是收集、整理起了相关文章,汇总后竟有147篇,多达五六万字。陈老师说,那时候常常忙到深夜,连女儿女婿都发动起来帮忙找。最初的20余本《宁波的中国之最》的小册子,还是自己手工装订的。
“不看不知道,这么多宁波的中国之最,太令人惊讶了。”中街社区的吴主任是小册子的第一位读者。许多学生在看过小册子后,深有感触:原来我们宁波有这么多的中国之最,我们要以家乡为荣,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争光。
利用汇编成册的《宁波的中国之最》,陈老师向青少年宣传起了家乡。此举得到了社区的支持。2月8日,骆驼街道中街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知家乡,爱祖国”的寒假读书活动。回到熟悉的讲台,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陈老师向大家娓娓动听地介绍起来:中国首位奥运主裁判是宁波人,中国第一座跨海钢铁浮桥是宁波大榭跨海浮桥……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陈老师还复印了一批《宁波的中国之最》。一些学校的校长也慕名而来,希望把小册子带回学校作为学生的课余教材。
接下去,陈老师和社区计划搞一次知识竞赛或主题演讲比赛,以此激发大家的求知欲,更多地了解宁波,热爱家乡。
王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