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义诊’骗局,近来几乎每天都要发生。”湖州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说到此处,显得有些无奈。
近期,在湖州市的一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及晨练场所,常有一些打着“义诊”幌子,进行保健品和医疗器材推销的违法活动。在湖州华丰新村,四川某保健品公司在无证无照的情况下,采用“义诊”和赠送的方式,推销保健品,被湖州吴兴工商局查处。
杭州市工商管理部门最近也查处了多起此类案件。家住杭州新颜苑社区的老徐就有过此经历。他参加了在社区老年活动室举办的“现场健康体验讲座”,听了半天,发现几名“专家”反反复复讲的就是一种名为“远光瑞康”的电位治疗仪。仪器被他们宣传得神乎其神,称对治疗各类老年病都有疗效,售价很高。经举报后被东新工商所查处。
“义诊”骗局主要针对老年人,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段。一是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形式出现,强调“义诊”采用国际先进仪器,且是免费的,以吸引老年人。二是免费赠药或采用先用后买等方式,迷惑老年人,使其消除戒备心理。三是花钱收买一些患者作“托”,让其现身说法,夸大宣传,欺骗更多患者,达到促销效果。四是重金雇一些所谓的大夫、专家,天花乱坠地介绍产品功能和疗效。
明知是骗局,又为何屡屡上当?湖州工商局的吴先生是这么解释的:老年人一般看病心切,防范意识淡薄,且有从众心理,一人买,大家都买,大家买,更感觉真实、可靠、放心。不法商人就是抓住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同时,以“义诊”名义进行的违法活动,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很强,工商部门很难取证打击。即使一些被当场抓获的,查办起来也十分困难,因为这些利用“义诊”活动坑害消费者的机构往往是外地的。
有关专家指出,要揭穿、杜绝“义诊”骗局,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定开展义诊活动的资质服务标准。同时,公安、工商等部门及社区要做好把关工作,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
本报实习生 王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