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动迁,几年前,101岁的张爱官搬迁到西湖边的九里松花苑。这是天堂般的居住环境。而她的大半辈子,生活在杭州灵隐寺附近的法云弄村。右是飞来峰,左是杨家山,空气清新,四季常青,可谓天堂中的天堂。
张爱官出身在大户人家,父亲兄弟6个,有留学日本的,也有留学德国的。不知什么原因,她竟然耽误了终生大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家道中落。刚满两个月的侄子,由保姆抱着,只身从宁波回到杭州,一时半刻回不去。这也好,寂寞的张爱官当作儿子一样养着。此后,相处了70年,而她也终生未嫁。
解放后,她还是跟父亲、侄子一起居住。父亲年迈,侄子年幼,张爱官是这个三代之家的顶梁柱。虽然个子矮小,但干活挑担一点也不逊色。当地以产茶为主,因此,她几乎天天在山上摸爬滚打。
后来在“合作社”、“生产队”,年已花甲的老太太照样赚工分,六十几岁时,还是老年组的骨干。
因此,老人的侄子说:勤劳,是老人最突出的养生之道。
过了古稀之年,过了耄耋之寿,本可以颐养天年,但她不这么想。老太太说:动一动,还是很必要的。
衣服是自己洗的,早几年,还住在法云弄时,她经常到溪边洗衣服。搬到新居后,她已是近百岁高龄,家人劝她:“洗衣服的事情就别操心了。”她说:“不行,你们洗得不如我干净。”现在,连被单、床单等大件,也都事必躬亲。老太太洗衣服还“上了瘾”,有时闲得慌,穿上一两天的衣服又洗一遍,刚刚晒干,再洗一遍。
棉袄是自己做的。老太太身上穿的,脚上套的,基本上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光是棉袄、棉裤,每年都要翻洗好几次。至今,还能灵活地穿针引线做针线活,连老花镜都用不着戴。
老太太的卧室,有二十几个平方米。饭后,拄着拐杖,习惯在房间遛圈,她说,这样有助于消化。98岁时,就在这个房间摔倒过。骨折加错位,医生也奈何不了,只能固定疗法。3个月后,不仅完全恢复,还能拎一桶水。现在闲着没事,就捣鼓床、桌、沙发,一下子朝东摆放,一下子又朝西安置,搬这些家什,老太太的力气绰绰有余。
长寿,与饮食不无关系。
她从来不挑食,五谷杂粮,无所不爱。尤其喜欢吃甲鱼,有一阵子,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一只。也爱吃肥肉。
到了晚年,最爱吃零食。一闲下来,就弄点零嘴含着。嗑瓜子、吃花生米,还咬得动山核桃。有时家里断了水果糕点,她就自己出门去买。老太太的满口假牙,已经被这些坚硬食物磨得只剩下半副。
九十几岁后,喜欢吃补品。晚辈们送来什么,她就吃什么,蜂皇浆呀,龟鳖丸呀,青春宝呀,连娃哈哈也喝。可能是补品吃得太多,老太太百岁高龄,居然还长出一头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