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祝寿不再大宴宾朋,而是将节省下来的钱捐给社会,这是记者近日在东阳农村发现的新景象。
春节刚过的几天,分别是千祥镇隔塘村黄伏生、陈芝莲、杨田云3位老人的九旬寿诞。老人们的九十寿辰,儿女们都非常重视。“按照惯例,我们一般都要会同亲戚朋友,大摆宴席请客。”黄伏生老人年近50岁的儿子黄飞龙说,“但今年的祝寿活动我们不想这么做。社会在进步,祝寿方式也该改一改了嘛。”
就这样,3位九旬老人的儿女分别为寿星开展不同形式的祝寿活动,为当地的敬老爱老开启了一股新风。
黄伏生老人的儿女出资5000余元,精心选购了18套餐桌具送给村老年协会。他们表示,这些将专门用于村民红白喜事租用,并且全部租金归村老年协会所有。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群众,又给老年协会增加了活动资金。
陈芝莲的儿女集体出资给老人过了个“文化生日”。他们特意邀请了武义县婺剧团在村中心广场连演8场大戏,吸引了四邻八村的群众前来观看,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他们还向村老年协会送去1388元,作为老年协会的新年活动经费。
杨田云老人的儿女在决定不请客、不摆酒席之后,将省下的6000元酒宴钱送给村老年协会,以表示他们的尊老爱老之心,让全村老人与自己的父母同乐。喜得杨田云逢人就说:“这个生日过得最轻松、最有意义!”
3家儿女俭朴且有意义的祝寿方式,受到村民的啧啧称赞。为感谢他们的敬老爱老之举,日前,隔塘村老年协会组织全村老年人举彩旗、放鞭炮,敲锣打鼓到3位老人家中,给他们送去寿匾,共祝老人健康长寿。
另据了解,得知3家儿女的做法后,当地村民纷纷效仿,掀起了一股祝寿改革新风。
本报通讯员 楼天茂
黄学贤
本报记者 沈爱群
编 后
给年长的父母大摆酒席祝寿,是东阳农村古老的祝寿方式,这在我省也很盛行。
而今,东阳市3位九旬老人的子女以全新的方法,为父母过“文化生日”、“爱心生日”,变自己父母一人乐为与全村老人同乐。这样做,既省心省力,又给传统的祝寿方式赋予新的内涵,宏扬了文明新风尚。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这样的祝寿方法值得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