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年近7旬的陈奶奶,老伴去世后,含辛茹苦将5个儿女扶养成人,现在子女们有了各自的事业,只剩下陈奶奶一人独自生活。由于两年前老人中风偏瘫,整天只能和电视为伴。老人还建了个小账本,细心地记录着每个儿女回来看望她的次数、在家待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事。老人笑言,这本“子女探亲账本”要记到自己记不动为止。老人还说,准备设个“子女探望奖”,给回来次数多的儿女发“红包”,好让儿女经常回家看自己。
读了这条消息,令人感悟良多:儿女们事业有成,是老人的期盼;但子女以工作忙为理由而疏于回家探望老人,这又是为人父母者所不愿看到的。陈老太要设立“子女探望奖”实属无奈之举,也反映出千百万空巢老人对亲情的渴望,盼望着子女“常回家看看”。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账本也是老人和孩子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刻的实录,常翻翻账本,不失为排解老人的孤独、寂寞、苦闷心态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老人拟设“子女探望奖”给回家多的子女发“红包”之举,则应引起子女们的三思和反省。面对风烛残年、渴求亲情的老人,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做?是弃老不顾,还是“常回家看看”呢?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愿为人子女者都有着这种“换位思考”和“尽孝当及时”的观念,如此,则陈奶奶们的生活里将不再出现对子女的望眼欲穿、不再出现设立“子女探望奖”这样的无奈之举,而是充满了幸福和欢乐。袁先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