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药的她竟得了药物性肝损伤
本报讯(王蕊 陶晶晶)嘉兴47岁的颖姐(化名)前段时间出现了胃口差、看到油腻食物就恶心等症状,甚至皮肤也比平时黄了不少。
当地医院就诊后,发现她的各项肝功能指标都异常,谷丙转氨酶高达700国际单位每升(女性正常低于40国际单位每升),总胆红素高至59.7微摩尔/升(正常成人应低于17.1微摩尔/升),考虑是肝功能不全,进行了护肝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被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进一步诊治。
“像这种急性的肝功能不全需要重点怀疑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病等情况。”感染病科副主任施毓主任医师介绍,对颖姐进行全面检查后,没有发现肝炎病毒感染,各项免疫指标都正常。她平时不喝酒,CT检查也没有结石堵塞。肝穿刺检查结果提示,肝脏存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改变。
面对医生的询问,颖姐说自己没有基础疾病,近期也不曾服用过感冒药、土方草药等常见可能引起肝损的药物。就是这段时间有点便秘,在吃含酵素的东西通便。原来,她经朋友介绍购买了一款号称具有润肠、缓解便秘作用的产品。
施毓解释,造成颖姐药物性肝损的“元凶”极有可能是这款成分不明的产品,其中的一些成分造成了肝脏损伤。之后,经过人工肝治疗,颖姐好转并顺利出院。
近几年,部分人群“乱吃药”“盲目进补”带来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有所增加。肝脏本就是人体进行药物解毒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药物异常或其代谢产物的量太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毒性物质便会在肝内聚集,对肝脏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