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咬笔杆、抖腿……
“成人安抚奶嘴”的本质叫“退行”
本报讯(记者 戴虹红 通讯员 郑莎)68岁的王玉兰(化名)聊天时,听说老姐妹30多岁的闺女网购了“成人安抚奶嘴”,理由是工作压力大、心里慌,用这个能踏实些。对此,王玉兰很是纳闷。
前不久,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韩耀静这里配安眠药时,她的疑惑得到了解答。韩耀静说,当身心需要抚慰时,安抚奶嘴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自我安抚方式。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退行”,即在压力之下不自觉退回童年状态,就像长辈想起儿时躺在母亲怀里吃奶的踏实感,借此寻找安全感,暂时躲开烦心事。
王玉兰细细寻思,发现“退行”并非年轻人专属。去年老伴住院,她白天跑医院、晚上收拾家,又急又怕,那段时间,她总攥着老伴早年送的蓝手帕,攥着才安心。她还想起楼下李大爷一着急就啃指甲,楼上赵老师退休后看报纸仍爱咬笔杆……“这些都是‘退行’,还有人会不自觉地拔毛发、抖腿、扭衣服、频繁撩头发等。”韩耀静说。
韩耀静表示,“成人安抚奶嘴”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在提醒人们真正重要的是直面现实。很多焦虑源于对现实困境的失控感。我们需要冷静分析:是哪些具体事情超出了我的控制?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如何一步步找回控制感?是否可以找到突破口或制定分步解决的策略?随着现实问题的逐步解决,焦虑情绪也会自然减轻。控制感回来了,心理状态也会更加稳定。韩耀静表示,焦虑和退行行为不可怕,这只是提醒你关注心理状态。
韩耀静建议,培养爱好、坚持运动、维系社交都是调节心情的好办法,调整不过来可找心理医生,“一切以让自己身心健康为结果导向”。
这段时间以来,王玉兰一直记得韩耀静说的那句“解决问题时能学新本事”。她以前不会用智能手机,现在已经会用微信和在外地的女儿视频,还会网上挂号、查医保;她和老姐妹参加广场舞队,跳舞说笑间,烦心事也少了。现在的她常跟身边人说,人这辈子谁没难处?不管多大年纪都能学会照顾自己的心情。再看到年轻人用奶嘴,她不再奇怪,还会劝一句“别硬扛,难处慢慢解决”,也会提醒老伙伴,老年人更要疼自己,日子才能踏实有滋味。